受访专家: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毓辉
数字疗法是软件驱动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通过将信息,如 APP 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物理因子,软件等跟药物相结合发挥作用。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使得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作为改变我们服务模式,用模式创新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路径。
数字疗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是创新的解决方案,数字疗法区别于互联网医院和数字健康信息化最根本的特点是:数字疗法能够对健康直接进行干预。数字疗法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药品使用。数字疗法是新时代“大健康观” 的综合解决方案,是健康中国的战略支点之一,只有建立数字健康体系才能统筹医疗因素和非医疗因素,统筹院内场景和生活场景,从而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数字疗法能在预防、治疗、非医疗性干预治疗方面发挥作用。预防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数字疗法产品能够在 3-7 分钟时间内以语音的形式快速完成大脑功能筛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训练干预。治疗上,能够直接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对于儿童孤独症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医生的作用。在疾病的非医疗性的干预治疗方面,数字疗法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黏度和坚持性,据测算,通过数字疗法可以把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率从 27%-39% 降到 11% 左右,平均把每个患者的生命延长 6-8 个月。
受访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 周脉耕
数字技术在慢病防控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 可以促进慢病预防和早期诊断 ; 二是能实现精准医疗, 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 三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 四是 方便患者管理病情 ; 五是改善医患关系 ; 六是促进医 学研究和健康管理。
数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管理, 二是健康管理平台,三是健康移动应用程序,四是智 能穿戴设备,五是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六是远程医疗, 七是健康数据汇总分析,还有智能健康辅具、医疗机 器人、数字疗法等。
我国数字健康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孤 岛的问题,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二是隐私安全问题, 现有信息安全技术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备,数据的安全 和隐私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当 前数字健康相关复合型人才短缺。四是信任认可问题, 人们对数字健康服务的信任和认可度有限。五是资金 投入问题,当前数字化健康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 式尚不成熟,回报周期长,限制了资金的投入。六是 临床应用验证问题,目前验证体系不完善,缺乏可靠 的评价指标和验证方法。
数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领域未来会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能够促进慢病防治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二是推动慢性病防治由传统的医院为中心向家庭医生 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三是推动慢性病防治问题向智能 化方向发展。四是推动慢病防治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 的平衡。五是推动慢病防治的跨界合作创新。六是完 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何纳
复旦公卫建立于 1928 年,在慢病领域,除了队 列研究和数字化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还有 危险因素识别和病因机制探讨,驱动慢病精准的预防 和干预 ; 另外还在做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基本 医疗保险、医保目录、基本药物、卫生技术评估,特 别是慢性病诊治技术进入医院的技术评估工作。
慢病患者在面对一些重大传染病时死亡率更高, 所以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对他们采取一些针对 性的措施,预防和保护他们免于感染,同时要对他们 的就诊、求医、用药等常规的慢性病管理和卫生服务 工作做好预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需考虑供需双方。从供方来讲,国家层 面上必须兼顾到我国东、中、西部,发达、欠发达地 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饮食差异导致的慢性病疾病谱的 不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允许和鼓励基层的卫生服 务提供方去研究适宜当地居民和基层文化的可推广、 可应用、老百姓欢迎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需 方来说,要继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开展好的健 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但是应该 接地气,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最后能让老百姓自然而 然接受。
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数 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 “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 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 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受邀专家: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吴息凤
浙大公卫主要工作方向之一是数字化的大数据驱 动的公共卫生,近几年主要工作包括四个平台的搭建 和四个战略方向的制定。搭建四个平台,其一是紧跟 北大的步伐,正在搭建健康浙江的百万人群队列;其 二是建立院校合作机制,与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合作建 立医疗保障大数据和政策研究中心;其三是建立健康 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搭建现场平台和数据分析平 台;其四是搭建起浙江省智慧预防医学实验室。制定 四个战略方向,其一是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建模; 其二是开展数据驱动下大公卫的重要挑战的技术和理 论研究;其三是提升智慧化大健康大公卫的治理能力; 其四是设立大数据健康科学的二级学科。
慢性病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因素,占比达 86%,慢病管理刻不容缓;可以通过大数据系统和人 工智能应用把慢病管理系统跟传染病防控体系有机整 合起来,针对慢病患者进行传染病个人预警和重点医 疗资源分配,从而进一步完善慢病管理系统。
基层慢病管理,应注重平台建设,每个地方最好能够搭建一个精准的慢病防诊治平台,涵 盖数据收集、数据管理,嵌入一系列算法和预测模型,可以预测个人风险度、做健康画像和对 患者进行健康赋码。同时,应给基层提供一系列慢病管理工具,虽然现在市面上已有一些慢病 管理工具,但互动性和慢病患者依从性较差,应该设计和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一系列工具,将 医生、患者高效集结在一个平台上去沟通和管理,并将它和医保结合起来。
大数据使用过程中,在如何获取高质量数据,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怎 么将影像数据、临床数据,文字数据、生物学数据等转化为共同语言,实现共同整合分析,怎 么转化数据为临床服务等方面都面临挑战。我们要克服慢病,就必须要去用大数据,所以在积 极推动大数据使用的同时,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一起努力,把数字化、信息化做到更规范化、 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