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在第七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指出,在癌症十大致病因素中,200位国际上最著名的癌症专家一致认为吸烟居首位。
赵平教授在谈及我国癌症发病情况时说:“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低,西方专家曾认为癌症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但最近的3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亚洲、南北美洲,癌症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情况不容乐观。”
赵平教授认为,癌症与慢病的根源可能是一样的,如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他指出,老龄化社会的癌症发病率是很高的,我国60%以上的癌症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
在问及癌症是否可以预防时,赵平教授说:“想不得癌很难做到,但是群体预防是可以做到的,让人群远离致癌因素,是最重要的措施。”
就赵平而言,“癌从口入”不完全是科学的,针对消化系统有关的癌症确是有一定作用。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根本。有人讲中国的癌症发病率是世界最高的,其实不然,世界上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丹麦,在亚洲,日本的癌症发病率是最高的,其次是韩国,中国只是在全球的平均线上。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尼、印度,他们的发病率相当于我国70年代的发病水平。
大家一定很好奇,不是说日本的食品很健康和安全的吗?为什么日本的癌症发病率居亚洲之首?赵平教授为我们解释道: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以鱼为主要的食物,在没有食品储藏的技术之前,只能吃咸鱼,因此胃癌的发病率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的,当一些日本人移民去其他国家后,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降低,但是直肠癌的发病率却明显的上升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结直肠癌在20年前居癌症排名榜的第五六位,现在在城市中已经上升到第二或者第三位了。
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的越来越好,安逸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但是人类生活的条件却越来越差,森林的减少,水质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幸福带给大家的不一定是好的结果。他强调,要警惕“富贵病”,“勤俭”其实是一种防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