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副司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呼吸疾病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王辰认为,在四大慢病——慢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病、糖尿病中,足以从体量上跟其他几个病相比较甚至超过其他病的慢性呼吸病却在防治方面远远落在了后面,整个慢病防治规划中鲜有提及慢性呼吸病,在各个地方关于疾病研究的规划、疾病健康教育的规划、社区防治规划中几乎没有提到慢性呼吸病,这个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什么叫慢性呼吸病呢?慢阻肺是代表性的慢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慢阻肺是第一位的。我在很多场合多次讲到过,以后只要讲中文不要再叫COPD,会严重影响对这个病的防治,老百姓听不懂、记不住,这是重要的推动角度。
在我国,呼吸病是最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在农村排到第一位。但是这个工作做得很不够,像冠心病、脑卒中、心血管病死亡率上都在下降,而慢阻肺却明显上升,这是不可容忍的。
国际上慢阻肺早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了,比如以控烟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但我们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人员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严重不足,基层单位普遍缺乏基本的诊断工具,没有心电图仪,简易肺功能仪没有,吸烟在人群中广泛流行,之所以广泛流行,很重要一条中国卫生界向人家传达的是“吸烟没关系,我还抽呢!”这种可悲的状态在中国卫生界普遍存在,饭可以不吃,水可以不喝,但是烟不可以不抽。中国在控烟问题上如果再不改变态度,简直无言以对世人,这是20世纪最不争的医学结论。
目前我国未报告的慢阻肺发病比例几乎占一半以上,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广泛开展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使公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提高20-30%,使高危人群知晓率提高30%,另外是行动方案,已经拟好,近期要正式下发。第二,开展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教育,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另外,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培训,医务人员专业教育非常薄弱。第三,控制吸烟及科学戒烟体系建设,戒烟不是简单的劝戒,对相当一部分吸烟者都是烟草依赖症患者,是慢性病,国际编码是17.2,是治疗慢性病的过程,要掌握科学方法,有临床戒烟指南,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所有医务人员见到患者都应该进行劝戒;第四,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实施方案里,包括住院患者都必须在病例里有肺功能监测记录,对于所有的诊所也好,卫生院也好,都要配备肺功能仪,只要有心电图机器的地方就可以配肺功能仪。一定要树立诊断高血压靠血压计、诊断慢阻肺靠肺功能的观点。第五,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将慢阻肺危险因素纳入国家慢病危险因素监测体系,肺功能检测纳入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住院患者病历档案中必须有肺功能检测记录,对每一位就诊的吸烟者进行简短的戒烟劝戒;第六,各级医疗机构中规范诊疗体系的建设,相当一批医院在慢阻肺的诊疗上是不规范的,甚至没有规范的概念可谈的。最近两年将近有100个慢病示范区,以往的慢病示范区都没有把呼吸病的问诊和高危人群纳入进去,现在达成共识,就是将来复审时候一定要有呼吸的才能够接受复审;第七,条件与支撑体系建设,行政和政策支持,建立全国慢阻肺防治办公室,要建立全国慢性呼吸病防治协作组,将慢阻肺规范用药纳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将慢阻肺药物及治疗方法纳入医保目录。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概况与社区综合干预初探
冉丕鑫,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
慢阻肺的患病率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患病率都是在逐年上升的,尽管心脏病、恶性肿瘤患病率在逐年下降,唯独慢阻肺的发病率是上升的。慢阻肺死亡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全市范围来讲,从1990年第六位预测2020年将上升到第三位,在我们国家2000年时候有一个材料,慢阻肺的死亡排第三位。
在科技部、卫生部的支持下,我们联合全国9家单位,在全国7个城市进行慢阻肺患病因素和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调查发现,在我们国家40岁以上人群里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城市患病率低于农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患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将近1/3慢阻肺患者是没有临床症状的,或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慢阻肺患者里,常见的伴发疾病比较多,像心脏疾病、糖尿病、肺结核、肺癌等等。
慢阻肺的诊断主要靠肺功能的检查,实际情况怎样呢?在我们国家,我们发现慢阻肺患者中真正做过肺功能检查的只有6.5%,即便在城市里,慢阻肺患者当中曾经做过肺功能的也才10.6% ,正是因为肺功能的普及率低,而且接近1/3的人没有症状,所以慢阻肺的诊断率非常低,曾经诊断过肺支炎、哮喘、慢阻肺,只要医生诊断过有其中一种疾病的,总的比例才35.1%,相当一部分或者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是漏诊的。
总体而言,我们国家慢阻肺综合防治水平非常低,在我们国家,40岁以上人口当中,人口吸烟率接近30%,在接近30%吸烟的人群里,只有28.5%的人曾经接受过戒烟劝导,受劝者中31.9%已经戒烟。吸烟人群这么庞大,真正知道吸烟危害的只有40%,大部分人并不觉得吸烟有什么危害,特别是在慢阻肺患者当中,还有42%的人仍然在吸烟,慢阻肺患者中只有20%的人知道慢阻肺是什么事情,1/3以上慢阻肺患者从来没有到医院就过诊,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卫生宣传教育,二级及以上慢阻肺患者中仅16%的人使用过不规范的药物治疗,缺乏适合我们国家国情的防治网络和综合防治模式,整体而言,我们国家慢阻肺患病率很高,危害性很大,缺乏综合防治体系,真正临床暴露的可能就是冰山一角,很多危险性都没有被发现。
我们调查也发现,在我们国家慢阻肺患病的病因也非常复杂,排第一位的还是吸烟,在吸烟人群当中,13.2%患慢阻肺,不吸烟的人群才5.2%,这两者之间有明显差距,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对肺功能的危害越大,我们进行了四年连续的前端性观察,肺功能下降速度明显不一样,吸烟人群肺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不吸烟的人群,而且吸烟量、吸烟时间跟肺功能的损害是密切相关的,吸烟年龄、吸烟指数、烟全类型、现胡言状态均与慢阻肺发病相关,吸烟越多的人群肺功能损害越严重,下降的越快。
除此之外,接受直接粉尘、低体重指数、儿时呼吸道感染、家族慢性呼吸道病史以及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等都是慢阻肺的发病因素。小时候有呼吸道感染和没有呼吸道感染的成年以后患慢阻肺趋势明显不一样。经过观察,我们还发现经常做饭的人群和不怎么做饭的人相比较,六年比较结果是经常做饭的肺功能损害程度明显的要严重一些,经常接触生物燃料的和不怎么接触的相比,六年下来,肺功能损害程度也明显加重。总之我国慢阻肺患病率之高与整体防治水平之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需要在座各位花相当大的力气做好慢阻肺的防治。
提问:现在有人说喝牛奶好,但是像台湾还有日本他们有些地方说喝牛奶不好,你认为咱们中国人喝牛奶是好还是不好?
葛可佑:中国人喝牛奶好。为什么?中国人喝牛奶不够,美国人是不是应该少喝点牛奶,台湾是不是应该少喝点牛奶,有道理。就拿钙来说,刚才马所长说了,我们前面调查平均400毫克不到,我们至少得需要800毫克,那400毫克从哪里来?多喝四百毫升奶。我们现在喝的奶很少,全国平均才一百多毫升,这个数量很少。我们说他们为什么喝牛奶不好,两个理由,一是酪蛋白,第二饱和脂肪,牛奶里面饱和脂肪促进心血管病,这两个理由都存在,现在又出来一个说法,说太多的钙容易结石,也对,这三个理由都存在。可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有这个危险?美国人为什么关心这个事?就要分析一下。第一我们喝的牛奶非常少,我们即便是再喝上三百毫升也还没达到我们总理说的一人一斤奶这个水平。所以我们是缺的,缺就应该增加,要是喝上三百毫升奶,提倡每天喝三百毫升奶,补上三百毫克的钙,基本上就能达到需要了。现在美国一天一千一百毫克的奶,说不定增加肾结石了,但是我们从三百毫克提高到七百毫克,会增加肾结石吗?没证据,不会。脂肪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注意,我们现在的食物里面饱和脂肪是在不断增加,所以在你喝奶的同时,假如说你血脂比较高或者你身体比较胖的话或者心血管有问题的话,要喝低脂奶、脱脂奶,脱脂奶不香,你就不能羡慕,因为你有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人喝牛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