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陈万清:肿瘤的控治任重道远 下一篇: 王 辰:慢性呼吸疾病预防及控制行动计划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政策
高润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现状、挑战及策略
2013-11-27
来源:
14264
3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心血管病加上脑血管病都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农村占到40%,城市占到41%。它不但现在已经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而且它的发展趋势还是不容乐观,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那么,从2010年到2030年,35岁到84岁的中国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数量将增加50%

  

  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专家 高润霖 认为,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心血管病加上脑血管病都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农村占到40%,城市占到41%。它不但现在已经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而且它的发展趋势还是不容乐观,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那么,从2010年到2030年,35岁到84岁的中国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数量将增加50%,如果再考虑血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这些因素,那么心脑血管事件会增加23%。心肌梗死2010年如果是八百多万人,到了2030年将达到2200多万,脑卒中2010年八百多万,到了2030年会达到三千多万。跟我们周围的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来比,我们心血管病的死亡将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脑卒中的死亡,将比日本、美国、法国高四到六倍。可见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的防治措施的话,我们心脑血管病死亡要高于这些发达国家。

  高血压居高危因素首位

  根据全球经济负担系列研究的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蔬菜、水果进食量少,缺少运动,吸烟、喝酒等,在这些重要危害因素当中,高血压显然是第一位的原因。那么胆固醇它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贡献率更大,在发展中国家贡献率相对小一点,但是它也是第二位的重要危险因素。和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胆固醇的贡献比高血压低

  从全球来讲,血压这二十年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东亚,包括我们中国,血压也是降低的趋势,跟全球的趋势是近似。肥胖全球是在增加,中国人也是在增加,这个危险因素我们跟全球是一样的。

  再看胆固醇,全球的胆固醇是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在东亚是增高的趋势,十年增加了0.09。如果我们这样下去的话,西方的胆固醇是在下降,而中国在增加,所以胆固醇对冠心病、心脑血管的发病的风险率会逐渐的增加,所以胆固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最近糖尿病协会发表了一个血脂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总胆固醇高于200毫克的人群已经占到31%,估计有三亿人口。所以显然高胆固醇血症已经成为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RGR胆固醇的话,那我们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将会造成一个明显的增加井喷的态势,这样的话我们的负担会明显的加重。

  预防:改变生活方式最重要

  美国CDC分析结果认为,让公众获得心血管病的知识,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的最根本的指导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美国人的高血压减少了55%,脑卒中减少了75%,糖尿病减少了50%,癌症减少了30%,使国民的预期寿命增加了十年。

  芬兰过去冠心病死亡是全世界最高的,他们主要采取一个是戒烟,一个是控制饮食当中的胆固醇的入量,就是把面包抹黄油的习惯,变成面包抹果酱,再加上戒烟,使冠心病的死亡下降了80%。显然,我们中国也应该学习国外已有的这些经验,控制生活方式的改变,控制危险因素,全民卫生干预,跟高危预防干预并举,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干预: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高危人群干预体系

  对于已经发现有危险因素的,这些高危人群要重视干预,如果已经发病的话,就要采取更强的干预措施。心脑血管的防治全靠大医院,三级医院显然是不行的,要以政府为主导,给予政策的支持。慢病的防治,关口应该前移,就是说我们应该从全人群开始,不能够光治疗病人,治疗病人的话只是金字塔,是一个小尖,我们大量人群是全民的干预,然后是高危人群,最后是治疗病人,我们慢病的管理应该重心下移,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医务人员病人多方的互动,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各种力量来实现我们慢性病效果的管理控制,实现我们心脑血管病死亡和发病率的下降。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