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基层司刘利群在20日参加2013中国慢病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指出,慢病平台是信息化的载体。将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和慢病管理的主管部门聚到一起。通过疾控中心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更加深刻了解彼此的需求。
卫计委基层司刘利群在20日参加2013中国慢病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指出,慢病平台是信息化的载体。将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和慢病管理的主管部门聚到一起。通过疾控中心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更加深刻了解彼此的需求。从推进信息化的角度和推进慢性病管理的角度来讲,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通过基层平台,发挥专业机构和医疗大医院的作用,开展干预活动,加强对人群和个体的管理。健康管理在未来将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服务提供方,对健康的管理效率。现在有好多新的手段投入到健康管理中,譬如,现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不仅仅是针对老年人,还有一些新的中青年人,对于这类人群,通过信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督促他们参与到自我的健康管理中来。
对于慢病预防的工作,刘利群表示,增强自身的预防控制慢病意识,信息化手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到信息化工作中来,对于预防控制慢病意识的推广是有帮助的。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讲,信息化是整体的设计,卫计委新成立之后,有了卫生信息司,主要是牵头和统筹卫生的信息工作,以及卫生计生的信息工作。未来将围绕卫生提供方及各级医疗机构,如何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来提升卫生服务的效率而努力。
刘利群认为:信息化如何应用,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它,对于血糖,心电图等诊断项目,还是应该到医院去做,事关健康的检查,还是要专业人士来完成。信息化的发展更多是对于信息化的企业来讲,如何打造平台,创造盈利模式。至于开发个体化需求,那针对的一定是高端人群。如何将慢病管理和信息化巧妙结合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企业不会为了管理病人不惜成本,企业的投入都是着重于未来是否盈利。对于卫生机构来讲,病人的个人信息是隐私的,如何保护居民的健康信息,将成为卫生机构的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和卫生机构要找到共赢的点,我们的信息化和慢病管理才能蓬勃发展。
“中国的健康商业保险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但是很难发展起来,国人的健康意识普遍缺乏,包括中等偏上的阶层,健康意识没有。对于自己的健康投入少之又少,那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很难全面的掌握百姓的健康信息,对于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现在要建立信息化平台,不能单向的去建立,要形成互通,各个部门都有权力去了解病人的信息,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同时,在信息录入方面,我们应了解信息录入是为了及时有效了解人们的健康信息,重点是在健康信息的变化,我们需要专业人士来了解信息的变化,从而给出指导意见,而不是单纯的录入信息。”
同时,刘利群指出,从疾控角度,流行病角度去定位信息系统,那是对于信息系统有了太高的期望,信息系统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我们要明确建立信息系统的目的,现在已有的信息系统,就是为统计数据的需要,所以在数据收集时,还有三网的监测,保证数据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一定可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但是有两方面一定要牢记的,一是服务提供者,另一个是被服务者,这两个是最核心的。如果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者没有积极性,就管理人员或者我们研究人员有积极性,那信息系统一定不会长远的。所以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