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2015全国两会?国家卫计委】毛群安:卫计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 政协委员呼吁建慢病长效防治机制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2015全国两会?声音&责任】许淑清:提升标准谨防企业生产“合格的假药”
2015-03-09
来源:人民网
14011
3
许淑清指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中药质量标准亟待提高,防止不良企业生产“合格的假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近年来,由于国家中医中药政策的重视和行业科技能力的迅速发展,中药产业的医药行业地位不断提升,2012年中医药产值规模达近4100亿元,占据了国内医药市场的30%。”2015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许淑清指出,尽管如此,我国的中药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中药质量标准亟待提高,防止不良企业生产“合格的假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为此,许淑清提出4条建议:

  一、加强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开发研发,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政策支持。

  中药生产企业存在着研发水平低、研发人才匮乏、研发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中药新药研发和中药老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其质量和品质。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中药二次开发注册“绿色通道”。

  二、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药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做到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从而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由于中药与化药不同,由多味药材组成,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由于标准低或者缺失,在检测指标上,有含量测定的一般只是检测一至两味药材,缺特异性。这样就导致部分“聪明”不良企业钻质量标准的空子,生产“合格的假药”。

  建立健全中药质量标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中药现代质量控制体系。向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积极引进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建立达到国际标准的中药标准。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极其重要的一步,是患者选择中药的理由,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均依赖于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当前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色谱、质谱、红外、近红外等分析技术都已开始大量应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也得到了应用。但由于中成药标准制定的复杂性导致大部分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提高很慢,甚至多年未变,不利于产业升级。如三蛇胆川贝糖浆的质量标准是1991年制定的,所以中药品种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标准低,无法保证中药的质量水平的情况。

  三、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确保人民用药安全。加大中药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力度,尤其是重点开展属于基本药物的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注射剂大品种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已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同时要积极支持推广几无不良反应而且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剂。切忌在中药注射剂的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和做法。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优势医药企业进行产业扩大、整合兼并。

  目前国内大型企业医药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家增加到2010年的10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3家达到2010年的17家。其中不乏有品种优良、工艺领先的大型中药制药企业。

  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不应无区别地采取简单降价,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品种仍应重点扶持,保留优质优价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支持有实力的中药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加大产业整合兼并力度,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中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maomao

maomao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