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2015全国两会?声音&责任】许淑清:提升标准谨防企业生产“合格的假药” 下一篇: Etienne Krug博士:每个人都可...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政协委员呼吁建慢病长效防治机制
2015-02-11
来源:鲁中晨报
13967
3
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危及市民的健康,近日,九三学社淄博市委就此问题展开座谈,不少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除了疾控中心专家建议的“三级预防”框架之外,淄博市政协委员纷纷呼吁,政府应当加大干预和引导,建立慢性病防治长效机制。

  

       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危及市民的健康,近日,九三学社淄博市委就此问题展开座谈,不少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除了疾控中心专家建议的“三级预防”框架之外,淄博市政协委员纷纷呼吁,政府应当加大干预和引导,建立慢性病防治长效机制。

maomao

maomao

       淄博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淄博市委副主委孟强:
       建立慢性病防治长效机制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观念的更新和全社会的参与,没有政府坚强的领导,以及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单靠卫生部门少数医务人员孤军奋战,控制慢性病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空想。
       原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下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及山东省原卫生厅等23部门联合下发的《山东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指出了慢性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提出了部分策略和措施,并制定了部分工作目标。
       慢性病的防控应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协调相应部门积极参与到慢性病防控工作中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慢性病防治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形成慢性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统筹部门资源,突出工作重点,提高防控效果。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0的每人15元增加到2014年的每人35元,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病人的管理及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社保机构也积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整合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逐步提高了保障水平,减轻了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卫生部门也逐渐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核心内容,开展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但目前各部门业务相对独立,衔接工作做得不到位。孟强认为,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配合力度,统筹各部门资源,将慢性病病人监测工作和慢性病病人管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险相挂钩,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平台,以社会保障为依托,开展慢性病病人监测、管理和随访工作,势必将取得明显的慢性病防控效果。

maomao

       淄博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淄博市委副主委闸建文: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曾于1990年在赫尔辛基发起“综合卫生”思想,且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实施综合规划,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使死亡率降低一半,即每年可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应将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爱国卫生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配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中,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同时应建立慢性病信息和知识权威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健康核心信息,配合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组织主要媒体设立健康专栏,科学传递慢性病防治知识;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龄委、社会学术团体等组织的优势,按照规范信息,有组织地开展公益宣传和社会动员活动。

maomao

       淄博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淄博市委秘书长刘双:
       加强卫生资源配置
       加大对慢性病防控部门人财物的投入,相应的部门成立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并加大对慢性病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建立稳定的慢性病防治人员队伍。
       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保障各项慢性病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完整的慢性病监测工作体系、慢性病病人管理工作体系、慢性病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慢性病流行情况及发展规律。

       加强慢性病防控物资的投入,在社区及重点公共场所,建立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栏、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等慢性病支持性环境,方便群众自助监测身体情况,并根据健康需要领取慢性病宣传资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到慢性病防控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氛围。

maomao

      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主要措施有:(1)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2)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做好预防工作。(3)对心理致病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由于慢性病的发生大都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给予早治疗是可行的。可采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来实现。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
       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是在慢性病患病后为防止并发症、伤残和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采取的医学救济措施。三级预防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减少疾病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和伤残,争取伤而不残。康复治疗又包括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
       这三级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疾病自然的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危害。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