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脊柱健康论坛的召开,旨在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探讨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脊柱健康事业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及嘉宾
 

蒋宗旭3.jpg

图//主持嘉宾:蒋宗旭 MTT 医学运动康复中国讲师


  我谨代表论坛主办方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本次脊柱健康论坛的召开,旨在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探讨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脊柱健康事业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嘉宾>>>

王丽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危险因素监测室主任、教授

韦  兴 航天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孙晓蕾 哈尔滨市脊柱侧弯矫治中心副主任

彭  焰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倘艳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副主任医师



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技术方案——王丽敏
 

王丽敏5.jpg

图//王丽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危险因素监测室主任、教授

  脊柱侧弯是一类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高发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时期。为获得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数据,为政府制定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开展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目标有四个:一是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二是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高血压、视力不良的流行状况;三是医防融合,对初筛阳性的脊柱侧弯儿童和青少年诊断、矫正治疗;四是为政府制定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对象为小学四、五、六年级在校学生和初中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年龄在9至15岁),抽样样本量约为120,000人。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视力检查、脊柱检查。同时建立了流程清晰的信息收集与管理平台的构架,数据录入、数据清理、数据反馈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在质量控制方面采用三三三策略,即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三个环节,国家、省和地市三个环节,还有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脊柱检查三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保证数据的科学准确。

人工智能在社区运动康复中的展望——韦兴
 

韦兴6.jpg

图//韦兴 航天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在社区开展运动康复呢?答案就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医疗系统中的运用包括3D打印、穿戴技术、远程医学、机器人技术等。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我总结了三个“不”,一是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二是人类不容易做的工作。三是不能克服疲劳的工作,假如康复师一天要做四个康复,做到最后几个肯定没有力气,而且动作也会变形,这时就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基于人工智能体现出的安全性、精准性和高效性,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在社区康复中运用会越来越广泛。

哈尔滨市脊柱侧弯矫治中心案例——孙晓蕾
 

孙晓蕾10.jpg

图//孙晓蕾 哈尔滨市脊柱侧弯矫治中心副主任

  我们中心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脊柱侧弯区域筛查,包括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运动员体态筛查、参编脊柱侧凸筛查指南等。二是联合门诊进行出诊。三是脊柱侧弯治疗,包括观察、物理治疗、支具治疗、手术治疗等。四是开展脊柱侧弯相关科学研究。

  我们的优势和经验主要有:一是院内纵向管理,脊柱侧弯自筛查至术后康复全流程一体化管理,院际之间积极合作:二是与上级医院形成医疗联盟,与下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医共体,切实践行医体融合:三是与哈尔滨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建立紧密联系,将青少年脊柱侧弯医体融合治疗真正落入实处。

  未来,在脊柱侧弯规范化治疗方面,我们希望一是把脊柱侧弯的治疗流程进行规范化梳理;二是和高层次的平台进行研发工作;三是切实深入践行医体融合,将青少年体适能训练融入治疗之中。

AI技术促进脊柱健保规范化——彭 焰
 

彭焰11.jpg

图//彭 焰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目前脊柱健保存在的问题:一是除脊柱侧凸外,青少年脊柱亚健康问题不容小视;二是如何科学评估青少年脊柱亚健康;三是合格的专业人士欠缺;四是大部分患者接受了不正确、过度的治疗。

  通过结合临床数据与AI技术,建立包含数字康复智能处方、场景康复辅具、智能康复训练硬件等在内的临床运动康复智能训练平台,可覆盖患者康复全流程生命周期,开展“院内康复+院外康复”。

  AI技术能促进脊柱健保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来讲,一是促进医工融合、学科融合,二是制定脊柱健康的诊断标准、治疗标准,三是借助AI技术对治疗师进行资格培训,四是运用AI技术进行质量控制。

数字化脊柱健康生态服务平台——蒋宗旭
 

蒋宗旭3.jpg

图//蒋宗旭 MTT医学运动康复中国讲师


  脊柱疾病是全球致残和生产力损失的首要原因,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老年人脊柱发病率高达83%,且连年增高,但患者诊断率只有50%。

  脊柱健康生态服务圈是脊柱疾病有效协作防治模式,首先要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试点探索我国县域医共体内脊柱疾病协作防治的有效模式、发展适宜技术;其次建设集检测、科普、线下诊疗、教研培训和居家线上康复为一体的智能数字化一站式平台,具体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开发完善、健教检测与建档、设备完善、制度与技术标准建立、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分级分期随访管理等。

  要建立良好的脊柱健康生态服务圈,我认为还需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做好医共体内的脊柱疾病协作防治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共享。二是建设医共体内脊柱疾病协作防治的技术标准与制度。三是提升社区进行脊柱疾病检测、诊疗的探索的硬性条件。四是提高社区脊柱疾病综合防治的能力。

髋关节对脊柱的影响及股骨头坏死规范化研究体系建设应用——倘艳锋
 

倘艳锋.jpg

图//倘艳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副主任医师


  髋关节是人体承上启下的大关节,对维持正常的姿势和直立功能至关重要。髋关节可以看作是从上身到下肢力量传递的中继站,其出现结构性或者生理性的功能障碍不仅会让髋关节产生相应症状,也必将会对髋关节附近的其他解剖结构如脊椎、膝关节等产生不利影响。

  髋关节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发育不良和创伤等。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理论体系将股骨头坏死等髋部疾病率先总结并系统归纳为中医辨病范畴即髋痹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肤经络、筋骨血脉,正邪相搏,气血痹阻,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肿胀、变形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我们以课题的形式对骨头坏死规范化研究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一是股骨头坏死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安全性),二是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规范化研究(有效性),三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预防与及时干预),四是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骨再生与骨循环),五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病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科学性)。

  我们立足医院的髋中心,成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髋关节中心联盟,目前联盟单位21家。同时,非常重视骨科医生和康复医生的合作,立足中医中药,未病先防。如果早期的髋关节得到了治疗,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脊柱出现问题。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