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八组 “对穴”调病疗效好 下一篇: 构筑起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实防线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S型脊柱保护大脑内脏
2023-01-11
来源:生命时报
14363
3
从小时候起,孩子就常被教育要挺直腰杆、站直脊梁,显出“精气神”。但在生理角度来说,这可能不是好事,因为脊柱并不是“直来直往”的,它有四大生理曲度: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使整条脊柱呈“S型”,就像一个“大弹簧”,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副教授  郭超峰

从小时候起,孩子就常被教育要挺直腰杆、站直脊梁,显出“精气神”。但在生理角度来说,这可能不是好事,因为脊柱并不是“直来直往”的,它有四大生理曲度: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使整条脊柱呈“S型”,就像一个“大弹簧”,以免大脑、内脏受太大震荡。单从外观看,这种曲线很难被察觉,甚至可能悄无声息地消失。

颈椎“C”型变“I”型:压迫神经。正常情况下,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形成了一个向前的凸起,从侧面看像是一个“C”型。这种形态可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缓冲震荡作用,从而保护脊髓、神经根和血管。

长期低头、睡高枕等不良习惯会使颈椎间盘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导致颈后部肌肉持续紧张,进而出现痉挛、水肿、炎症等,可加重颈椎及软组织的脱水、退变,造成曲度逐渐消失,直至变成“I”型,甚至出现反弓。接下来,颈椎会逐渐失稳,压迫椎动脉或神经,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等。

由于年轻人的颈部肌肉、关节良好,单纯的颈椎曲度变直可通过改变低头习惯、加强颈后部肌肉训练、换圆柱形枕头等方式恢复;也可通过打羽毛球、游泳等需“使劲抬头”的运动来改善。但老年人的颈椎已老化,肌肉也逐渐衰减,很难恢复到正常曲度。

推荐动作:在离墙约一掌的位置,背对墙站立,用头尽量向后顶,感受头与墙壁的对抗;然后,双手抱住后脑勺,头尽量向后顶,感受头与手的对抗。

腰椎前弯变没弯:容易脑震荡。正常腰椎有一个向前弯曲的弧度,有助缓冲跑步、跳跃等运动带来的冲击。长期坐姿不正确、弯腰驼背、瘫坐等,可导致腰椎局部软组织过度受力,但腹部肌肉长期挛缩,造成前后肌力失衡,腰椎曲度便可逐渐消失、变直,出现骨盆前倾。

一旦腰椎曲度丢失,脊柱就像一根直挺挺的“棍子”,缓冲的重任全部压在腰椎间盘身上。这样一来,头部得不到有效缓冲,易发生脑震荡,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几率也会增加。此外,腰椎变直、反弓等可能预示着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等病理改变。

想恢复腰椎正常曲度,首先要改正不良坐姿,正确姿势应是胸部挺起、腰部平直。此外,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比如平板支撑、小燕飞、臀桥等。

推荐动作:躺在床上,大腿、胸背部分别垫两个枕头,让腰部呈现下凹状态,坚持30秒,缓慢坐起后休息30秒钟后继续。

脊柱直线变侧弯:累及脊髓。调查显示,我国预计超500万中小学生存在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从背面看,正常脊柱应呈一条直线,但侧弯的脊柱可能让人表现出驼背、鞍背、剃刀背等。

临床中,脊柱侧弯有真假之分。“假侧弯”为非结构性脊柱侧弯,即脊柱没有问题,主要由姿势不良等引起,患者躺下时侧弯会暂时消失,需针对病因治疗;“真侧弯”属于结构性侧凸,即脊柱本身有问题,比如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躺下时不会消失。

轻、中度脊柱侧弯不会威胁内脏或其他功能,但早期侧弯常不明显,易被忽视,且会在生长发育期迅速发展,需定期随访或进行支具治疗;严重侧弯会挤占胸腔、腹腔的空间,造成心肺、胃肠受压,反复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感染等,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须及时治疗。

自测方法:双脚并拢,双手指向脚尖,弯腰90°,观察背部两边是否等高。本报特约记者  谭恋恋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