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50岁突发急性心梗,患者自诉糖尿病多年,医生断言:心血管好不了 下一篇: 有“青霉素”过敏史 真的终生禁用吗?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测量血压160/100mmHg,要吃降压药!为何医生说不着急,先确诊
2021-06-24
来源:心血管王医生
10840
1
张大妈66岁,2周前觉得不舒服,在家测了一次血压160/100mmHg,家里人也是比较担心,就来医院找我,说给张大妈开点降压药

  

张大妈66岁,2周前觉得不舒服,在家测了一次血压160/100mmHg,家里人也是比较担心,就来医院找我,说给张大妈开点降压药!

我详问病史,得知张大妈平日里并没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2个月前还测量过一次血压,血压正常。当时张大妈的孙子正在高考,孩子倒不是很紧张,可是张大妈自己比孩子还紧张。我又亲自给张大妈测量了一次血压,血压158/98mmHg,还是偏高。

116.jpg

但不能说测量血压高,就诊断高血压,更不能因为这次测量就马上给张大妈开降压药。我考虑张大妈之所以血压高,和她最近休息不好,紧张、失眠等等原因导致的。结合张大妈的血压的情况,也不是非常高,所以我没着急给她开降压药。

告诉张大妈先回去监测血压,可以先吃点帮助睡眠的药物,随着睡眠的改善,血压可能就会好转。

2周过去了,这两天张大妈的血压都在140/90mmHg以下,所以现在排除了高血压,自然也不用吃降压药!

一、如果判断自己有没有高血压

其实我们并不能根据一次测量血压的结果就诊断高血压!

血压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熬夜、失眠、生气、不控制饮食、不坚持运动等等;甚至测量的时候说话,测量的时候跷二郎腿,测量的时候背部无依靠;测量的时候憋尿;运动后马上测量;喝酒、喝浓茶、咖啡等等情况下测量血压都可能会偏离自己的真实血压。

再者不准确的血压计自然也会影响血压结果,所以最好选择校正过的血压计。

在上述条件具备后,我们去测量血压,根据测量的结果,我们才能判断自己有没有高血压。

但这也并不是说测量1次血压高于140/90mmHg,我们就判断一个人有高血压。

指南怎么说:

高血压指南建议,需要在1~4周内进行2~3次医院测量,也就是给出了一定的时间,以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导致血压临时升高。不能看到血压高就诊断高血压,必须经专业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在非同日三次测量高于140/90才可诊断高血压!

就像张大妈当时就在家测量一次血压160/100mmHg,后来我在医院给她测量一次158/98mmHg。虽然血压都高于140/90mmHg,但结合当时张大妈紧张孙子的高考,连续多日不能保证有质量的睡眠。所以如果能通过改善情绪,保证睡眠后,血压恢复正常化,那么自然就不能诊断高血压,更不能开降压药。

所以,我们记住了,不能说测量一次血压高于140/90mmHg,就确诊高血压。需要在不同日三次测量均高于140/90mmHg,或在1~4周内进行2~3次医院测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短期内血压升高后,我们最后才能诊断高血压。

二、确诊高血压就必须吃降压药吗?

通过上述说明的准确的血压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确诊高血压后,也不代表必须马上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指南指出:

1、暂时不吃降压药的情况

对于新发的1级高血压,在没有合并并发症且没有出现症状的前提下,可先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高血压,而不是马上吃降压药。

什么意思呢?确诊高血压后,如果血压没有超过160/100mmHg,那么就属于1级高血压。且没有合并心脑肾等疾病,也没有合并糖尿病,且没有任何头晕、头疼、昏昏沉沉等不适。那么可以先不吃降压药,先通过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油饮食、多一点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食物、不要熬夜、戒烟戒酒等等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观察3-6个月,如果血压能降到140/90mmHg,那么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不用吃降压药;但如果3-6个月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那么就需要开了服用正规降压药来降压了。

2、需要启动降压药的情况

如果是新发的高血压,已经高于160/100mmHg,那么就需要马上启动降压药治疗;

如果新发高血压,同时已经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衰、脑梗死等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那么也必须启动降压药治疗;

当然始终牢记,不管是否服用降压药,我们都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

总之,我们不能看到血压高,就轻易诊断高血压,就马上让患者吃降压药!

高血压的诊断要慎重!


温馨提示

第十一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将暨医养结合发展论坛7月将在郑州召开,目前大会参会报名通道已全面开启,让我们共聚古都郑州,共同为中国慢病管理和老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欢迎扫码或致电大会组委会报名

会议合作:

陈老师 :010-64243004  13811298268

参会报名:

赵老师 :010-64440696  15901170986

长按(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进入大会报名通道

大会微信扫码页面.jpg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