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而被“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击中的慢性病防治医生,是如何在短短四年内克制抽烟、喝酒、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又是如何在慢跑、马拉松中重新拥抱健康生活状态的?
熊腊平,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的一名医生做到了,四年的时间过去,他已由“病医生”变身马拉松达人。“我要将我的健康理念传播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动起来,远离慢性病!”熊腊平说。
慢病院医生患慢性病
四年前的一天,熊腊平像往常一样到南山区慢病院上班,谁知看病人到11点多的时候,护士小许发现,熊腊平手持的口镜怎么也对不到病人的嘴巴,而且面色通红。
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醒小许:熊腊平所显示的正是疾病突发的征兆。“赶快去量血压!”在小许的建议下,熊腊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血压230/138mmHg”,为高血压危象,而当时熊腊平的身体左侧无力,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后来确诊,熊腊平所患疾病为“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慢性疾病的其中一种。
慢病院医生患上慢性病,这次危险经历让熊腊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长期缺乏运动、高脂饮食。“这些生活方式无一不是刀刀见血的慢性病高危因素。”熊腊平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由高危人群向健康人群转变。
平时教导别人改良生活方式,不准抽烟喝酒,少吃高蛋白食物等讲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头上,熊腊平坦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还是费了很大力气。“改变不良习惯,要有决心和恒心,循序渐进,吸烟我从一天20支慢慢减到10支然后就戒掉了,喝酒我用橙汁代替,饮食方面就尽量有意识地去控制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坚持跑步摆脱病魔
除了食物控制,熊腊平还在四年的坚持中慢慢变身“马拉松达人”。熊腊平最初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长期的健身项目:慢跑。从刚开始慢跑3公里,到参加各城市的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比赛,从家门口的小道上到深圳湾运动公园、南山绿道、深马、广马、北马、重马的跑道上,熊腊平都积极报名参与。在熊腊平看来,这是为了对健康的追求。
南山区慢病院还有一个60名成员组成的徒步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6点在深圳湾运动公园慢跑10公里,熊腊平自然不错过这个好机会,他还经常参加登山、打羽毛球运动。“我们常常指导慢性病患者参加运动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这运动量有时候我们是可以换算成其他运动当量的,如做家务、徒步、踩自行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