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新版“中国癌症地图”,立即引发全国民众的关注。这份癌症地图将各省份的高发癌症一一进行罗列,其中,广西有“三大癌高发”,分别为肝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为全国所有城市都高发的癌症。
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该地图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不过,已经给人们敲响警钟,“从这个意义来看,此地图的发布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健康教育作用。”
专家称,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目前,广西人要注意预防的是肝癌、肺癌以及乳腺癌三类癌症。
专家称网络热传“癌症地图”准确性有待商榷
这份最新的癌症地图的数据是否准确?日前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进行求证。
市疾控中心健康促进与慢性病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8月,科技部的确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癌症地图集”的编制项目,但该项目的成果,即新版“中国癌症地图”预计在2017年才能出炉。而此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癌症地图”还是35年前统计绘制的。
“这份所谓的癌症地图是非官方的,其数据来源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而且也并非当年的新数据,按照相关规定,一般发布的都是3年前的数据,现在发布的这一组是5年前的数据,有明显的滞后性。”该负责人表示,这份以5年前的数据绘制的癌症地图准确性有待商榷。
虽然地图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这份地图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该负责人说,从今年4月广西肿瘤防治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资料以及市疾控中心掌握的情况来看,广西人要预防的三类高发癌为肝癌、肺癌以及乳腺癌。
肝癌发病率致死率居我区榜首
市疾控中心健康促进与慢性病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今年4月广西肿瘤防治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肝癌长期处于我区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第一名的位置,紧随其后的为肺癌。
该负责人表示,肝癌高发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大形成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给身体造成重负,如酗酒、吸烟、饮用沟塘水、吃受黄曲霉素污染的霉变食物等,都是诱发肝癌的原因。而在我国85%以上的肝癌都是由肝炎转变而来,其中绝大多数是乙肝。
“预防肝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接种肝炎疫苗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该负责人说。
肺癌发病率致死率居我区第二
肺癌排在广西10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榜眼的位置。
从我区整体情况来看,肺癌患者男性比女性多,但是最近几年女性患肺癌的趋势逐年上升,女性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的人群数量都有所增加。
“我市情况则刚好相反,市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及死亡首位是肺癌,其次是肝癌。”该负责人说,目前,我市40至44岁后肺癌的发病增长较为明显,75至79岁达到高峰。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吸烟是造成肺癌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每个烟民可以这样计算自己的吸烟指数: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如果您每天平均吸20支烟,已有20年的吸烟史,那么您的吸烟指数就是400。如果每天吸30支,已有15年的吸烟史,吸烟指数就是450。医学家把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列为发生肺癌的“高危险人群”。
该负责人说,通过控制烟量及戒烟的方式能很好地预防肺癌,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每年做一次体检,通过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早期肺癌。
乳腺癌我区女性第一大癌
该负责人表示,从2013年的《肿瘤年报》来看,就女性癌症而言,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越肺癌,成为我区及我市女性的第一大癌。
“通过这几年的肿瘤监测,我们发现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较快,2010年乳腺癌在我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中排第二位,2011年已升到第一位,一直稳居不下。”该负责人说,诱发乳腺癌的原因大多与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频繁吃避孕药、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有关。“相比之下,城市女性更易患上乳腺癌。”
他建议,女性最好要哺乳,且慎用化妆品、洗涤剂、塑料用品等,有乳癌家族史、40岁以上未孕、过度肥胖的女性应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
预防癌症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
现如今,大家谈癌色变,那么,要如何减小癌症的发病几率呢?
“世界卫生组织(W HO)认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的发生是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肿瘤预防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并长期坚持。”该负责人说,可以通过远离各种环境致癌风险因素、预防肿瘤发病相关的感染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保持精神愉快以及针对极高危人群或者癌前病变采用一定的医疗干预手段来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主要是通过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来预防肿瘤。比如在叠彩区创建了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立健康公园(虞山公园);在清风社区和清秀社区建立了健康社区并在两社区建立了健康步道以及建立了桂林市气象局等共计17家示范单元。
“我们希望通过以点带面向广大居民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养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肿瘤的发生。”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