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吴忠市利通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特色亮点 下一篇: 武汉市江岸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分享到:
天津市南开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2019-01-24
来源:原创
15304
3
1.坚持“四创”融合,组织推动到位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坚持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创建国家卫生区,与全国健康促进区等区委区政府重点决策部署相结合、统筹推进、“四创”融合。   2012年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创建领导小组已调整为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主导,加强统筹推进

  1.坚持“四创”融合,组织推动到位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坚持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创建国家卫生区,与全国健康促进区等区委区政府重点决策部署相结合、统筹推进、“四创”融合。6-1.jpg

  2012年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创建领导小组已调整为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亲自担任组长。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期间,共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8次,联络员会议28次,切实做到分管区长抓,部门领导促,多方协作建,共同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2.坚持主动担当,职责明确到位

  根据示范区建设标准,统筹规划全区工作,每年制定南开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017年根据国家新指标增加成员部门,成员单位由30个部门增加至40个,重新划分职责,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指标任务、工作标准。各部门与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推动工作深入进行。

  3.坚持健康融万策,制度落实到位6-2.jpg

  贯彻落实“健康融万策”指示精神,“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工作要点及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出台《南开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南开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南开区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南开区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南开区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多项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动健康政策持续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且随着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入。

  4.坚持财政保障,经费使用到位6-3.jpg

  2012年以来,以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为重点,区财政局安排各类专项经费累计7.1亿用于健康主题公园、绿地、健康步道提升改造,大型体育场地建设,公共场所体育健身器材投放及全运会举办等建设。

  每年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预算,由2012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50万元,保证工作经费专款专用,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经费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38.6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154.8万元。

  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由2012年人均30元增加至2018年人均70元。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全区“国医堂”建设,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融入慢性病防治措施之中。

  5.坚持质控考评,督导整改到位

  制定《南开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联合督导方案》,建立激励问责机制。2017至2018年度开展3次联合督导,严格督导落实,施行问责制度。部门合作信息沟通共享,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及时通报建设情况。2018年区委区政府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纳入南开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考评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全力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有效进行。

  6.坚持队伍建设,指导培训到位

  成立南开区慢性病综合防控专家技术指导组,建立以疾控中心、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网络体系,聘请市级专家,定期对各成员单位及医疗机构开展培训、指导。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发展经验交流会、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等各类示范区建设及各专项工作会议。2015年作为先进代表在“京津冀健康教育骨干健康教育传播技能培训班”上以《多部门协作 全社会参与》为主题进行经验交流。

  (二)强化部门联动,加强联防联控。

  1.宣传健康理念,营造健康氛围

  将“健康南开”理念融入创文创卫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发动作用,努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区有线台连续15年每月定期播出《健康知识》专栏节目;在《天津日报》上开设《南开时讯?南开卫生计生》专栏;在南开区卫生计生公共信息网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年发布稿件300余条;创建“健康南开”、“南开创卫”等微信、微博公众号;自然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覆盖率100%,全方位打造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立体化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让健康理念深入民心。2014年至今,区委宣传部、区卫生计生委、区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各街道开设南开健康大讲堂,累计50余场。

  2.构建健康环境,普及健康观念

  (1)建设健康公园、步道、一条街。区市容园林委打造长虹公园、南开花园、绿水园3所健康氛围浓郁的健康主题公园,区内健康步道由2012年的2条增加至5条,其中水上公园的智能音乐步道,为运动人群提供智慧化健康服务。区卫生计生委、区市容园林委、体育中心街道合作,在集运动、休闲、娱乐、健身、购物于一体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代奥城板块精心打造“士英路-健康一条街”,进一步提升区域健康氛围。

  (2)建设健身场馆。市区两级财政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南开区全民健身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绿水园活动中心等3处室内训练活动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建设体育健身路径369条,健身站点210个,在实现“15分钟健身圈”的基础上,努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100%免费开放,单位体育场地开放比例达30.9%。

  (3)建设健康学校。区教育局建设10所健康学校、25所健康促进学校,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学生在校每天至少达到1小时体育锻炼。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到100%,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课程≥6学时。医教融合,联合开展学生体检、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工作,学校覆盖率100%。借助5.20学生营养日、爱眼日、爱牙日等主题日及快乐十分钟等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学生开始,融入家庭生活。

  (4)建设健康餐饮。区卫生计生委和区市场监管局共同打造健康食堂22家、健康餐厅15家。发挥“狗不理”、“耳朵眼”等天津知名特色传统食品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传递合理膳食“新食尚”。

  (5)建设健康社区。辖区12个街道建设健康社区72个,均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达100%。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让健康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3.加强部门联动,落实惠民项目

  2017年,区卫生计生委、区商务委、区教育局、区体育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南开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共同签署了“三减三健 迈向健康”倡议书。2017年多部门共同推动全国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干预项目第二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获得全国示范区优秀组织奖、省内优秀示范区奖、万步先锋、优秀团队、减重达人等多项奖项。每年开展“保健康快步走,预防慢性病”运动主题干预活动。“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实施爱‘心’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被纳入南开区2018年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

  4.推动无烟建设,畅享清新环境

  积极落实《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多部门多形式多载体营造全区无烟宣传氛围,广泛推动无烟环境建设。联合开展“4?29出租车禁烟日”、“5?31世界无烟日”、“送烟=送危害”等多主题控烟宣传活动,实现区内无烟机关、无烟医疗机构、无烟学校全覆盖。坚持健康宣传与监督执法并重,“控制吸烟,人人有责;无烟环境,人人受益”的无烟理念深入人心。南开区18岁以上成人吸烟率5年降低了10%。

  5.重视全程管理,推进慢性病防控体系融合发展

  (1)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加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执行20类85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7.23万份,为16.8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健康随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由2012年的69.09%提升至2017年的85.00%,高血压管理率和糖尿病管理率分别提升14.06和6.10个百分点,在当年全市的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2016年,南开区代表天津市迎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级绩效考核,荣获全国第二名的成绩。

  (2)医联体建设日趋完善。以黄河医院为枢纽,与南开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区域三级医联体网络。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区域检验中心、转会诊中心及医学影像中心,搭建区域分级诊疗平台。万兴街东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三级专家坐诊,在南开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探索建设利益、责任、服务、管理“四位一体”紧密型医联体。各医疗机构与三级医院构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眼病、胸痛等专科医疗联合体。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多家二级医院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京津冀中医眼科医联体成员单位。防治结合、资源共享,以医联体为平台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3)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持续深入。通过防治保康综合手段,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组建17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达33.34万人,签约覆盖率31.34%。2018年为9919人次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超额16.8%完成任务指标。2017年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示范社区全科培训基地。

  (4)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以创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为契机,区内24家养老机构全部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学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嘉陵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病房现开放床位50张,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病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将鹤童老人护理院与延安医院确定为民营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和居家养老医养新模式。

  (5)监测评估水平持续提升。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全覆盖。发挥国家监测点优势,开展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学生危险因素调查等专项调查。开展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大肠癌筛查项目。编制2012至2017年历年《天津市南开区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报告》,2010、2015年《天津市南开区慢性病社会影响因素调查报告》(《社区诊断报告》),《天津市南开区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2015年)》,2017年发布《天津市南开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度)》。全面分析掌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危险因素及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卒中中心、心脑血管疾病筛查中心,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接受国家疾控中心的实地考察。南开区作为代表在全国培训会上进行心脑血管监测工作经验交流,慢性病管理作法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2015-2017连续三年获得天津市非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优秀奖。

  (三)打造亮点,成效突出

  1.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2013年以来,以“人民健康,共建共享”为宗旨,以“创建惠民,健康南开”为目标,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改,以创促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围绕组织管理、健康政策、健康场所、健康文化、健康环境及健康人群6大板块,打造“全运惠民助推健身行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行动”、“医院健康促进行动”、“学校健康促进行动”等4大健康亮点行动,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通过多部门联动,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高血压日”等主题宣传日全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餐厅、健康主题公园、一条街等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联合开展“三减三健”、“爱心行动”、“减脂增肌健康体重”、“万步有约”等民心惠民工程;利用各种载体形式推广健康理念和知识;形成多角度多维度立体的推进形式,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2018年初以优良等级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同年1月,区卫生计生委受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就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介绍具体做法及主要成效。

  2.抓住全运会举办时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

  将全民健身纳入《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南开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2016-2020)》。连续23年开展“南开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一街一品、一街多品”的特色体育活动,持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向基层深入,向社区延伸。建成两个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和6个市级单项运动基地,群众健身团体从2012年的36个增加至2018年的552个,体育指导员达到2082人,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抓住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场、火炬传递终点在南开区的有利契机,以“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为宗旨,倡导“我运动我快乐 我健康”的理念,在全区广泛开展“我要上全运 幸福南开人”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和赛事,营造全民健身、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火炬传递沿途共有12个社会组织参与了全运圣火传递活动,掀起全民运动、全民健身的新高潮。2017年,区体育局荣获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

  3.打造协同照护新模式,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

  黄河医院以糖尿病协同照护门诊为切入点,整合医疗资源,探索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形成以多学科协作、规范化管理为横向协同;向上对接三级医院,向下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纵向协作的大健康供给平台。利用一站式就诊、便携式血糖监测及智能终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体重及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线上健康管理,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的智慧医疗。通过因人施治,减少病人往返医院次数及在医院停留时间,患者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减轻了患者负担。

  4.开展学校素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的工作思路,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体育艺术“2十1”项目和学生“实践课堂”为载体,认真落实“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1小时”、“中小学素质扩展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区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倡导“体教结合”大力推进“8421训练体系工程”,将足、篮、艺术体操等15个体育重点项目分配到各学校,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5.强化中医“治未病”建设 ,普及中医药养生理念

  作为国家中管局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单位和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扶优建设单位,2013年以来,南开区形成了以区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为龙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医堂中医治未病门诊为主体的中医“治未病”平台。依托适宜技术基地,推介效果明确、经济实用的中医“治未病”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打造结构合理、特点鲜明、专业突出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团队。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指导,对0~3岁儿童家长开展中医药饮食起居调护指导。以慢性病管理为着力点,将“治未病”思想践行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之中,普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药养生理念。

  6.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信息沟通平台

  针对慢性病防治工作部门多、联动强、重积累、观长效的特点,探索开发南开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系统,以加强各成员单位信息互通共享和沟通联动,达到“上联中枢、下接网格、横向覆盖、实时监测”的工作效果。

  随着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不断深入,“健康南开”取得一定成效。南开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连续三年超过83岁,高于我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2012-2017年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均高于本市平均水平的5%以上。呼吸系统疾病30-69岁居民的早死概率及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早死概率由2012年0.83%降至2017年0.42%,下降近50%,死亡率由2012年81.01 /10万下降至2017年44.91/10万,下降44.56%。急性心肌梗死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的30.64/10万,逐渐降至2017年的25.27/10万,降幅达17.53%。现辖区居民烹调油、食盐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3.6和9.3g标准人/日,低于全市标准的3%以上。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南开区的慢病综合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健康融万策理念仍需巩固发展,信息化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慢性病的监测和管理质量,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1)实施“健康南开”战略,深入推进健康融万策机制建设。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健康南开”建设之中,坚持政府主导,强化跨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区域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建设,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医疗资源和能力支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3)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建设健康环境,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范慢性病管理,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慢性病防控能力。通过开展早诊断早治疗、疾病规范化管理、健康专项行动等工作有效控制慢性病,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动慢性病防控工作深入发展。


来源      天津市

设计      张俊方

编辑      彭黎明


版权属慢病界所有,转载请联系慢病界编辑部


微信图片_20190110104432.jpg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