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吃硝苯地平换来脑出血,吃氨氯地平却安然无恙!都是地平有何不同 下一篇: 高血压应该选择硝苯地平还是氨氯地平,如何...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从胆囊息肉真正癌变高危因素谈手术治疗,不是到1厘米就该切除
2020-11-26
来源: 肝胆外科崔医生
13271
0
对于胆囊息肉来说,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医生告诉你有癌变风险,虽然癌变的风险很低,但是无论谁是癌变的那一个都接受不了的。毕竟在临床工作中每年都有个别患者在切除胆囊的过程中发现癌变了

  

对于胆囊息肉来说,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医生告诉你有癌变风险,虽然癌变的风险很低,但是无论谁是癌变的那一个都接受不了的。毕竟在临床工作中每年都有个别患者在切除胆囊的过程中发现癌变了。然而经过大数据的统计,胆囊癌变也是有一些高危因素的,而且并不是大家知道的大于1厘米就应该切除这么简单。因为很多胆囊息肉是不用手术的,毕竟胆囊对人体来说是有用的。

下面我将从胆囊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来分析到底该不该手术,这些高危因素包括胆囊息肉的生长时间,年龄大小,是否也合并胆囊结石,是否是单发的息肉,以及性别因素

一、年龄因素

你知道胆囊癌发病率有多高吗。临床上统计对于小于35岁的人群而言大概是百万分之一,而对于大于60岁的人群来说发病率是升高的,大约可为十万分之一,而对于七十岁的来人来说甚至是万分之一。所以说你害怕的胆囊息肉癌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是也说明病人的年龄因素是影响胆囊息肉癌变的一个高危因素,尤其是年龄大于50-60的患者发病率是升高的。而对于年龄小的患者而言,大多数是胆固醇息肉,手术切除要慎重,不要一概而论。

二、是否合并有胆囊结石

很多肿瘤都与慢性的炎症刺激作用是有关的。尤其是以胆囊癌这类消化道癌症比较显著。而胆囊结石的存在是胆囊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而称为胆囊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因为临床研究显示了胆囊癌患者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的,癌变风险大致是没有胆囊结石的患者的10多倍。与此类似的是对于肝癌患者我们常常要参考其是否存在肝炎、肝硬化。这也反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很低很低的。

三、是否为单发的胆囊息肉

胆囊癌患者以单发为主,很少有多发息肉发生癌变的。而胆固醇性息肉多是多发的,所以说这类息肉癌变风险极低。而且即便大于1厘米也无需担心,几乎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是单发的息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短期内突然增大的单发胆囊息肉

四、胆囊息肉的生长时间

胆囊息肉的存在时间,而这个指标大家意外的是并非存在时间越长而癌变风险越高,因为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速度很快,而如果胆囊息肉已经至少复查5年了,期间没有明显形态的改变,即便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也几乎是没有癌变的可能的,可以继续进行观察。

五、性别因素的影响

多项研究均已经证实女性的胆囊癌发生是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2倍左右的。

一、胆囊息肉大于1cm并不是胆囊息肉癌变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临床上的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即便是大于1厘米,术后病理回报胆固醇样息肉占了80-90%,而胆囊腺瘤占了一部分,剩下胆囊癌只占到不到0.7%。所以说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切除后证实有癌变的也是非常的少。但是由于固定思维就认为较大的息肉癌变风险高,导致很多息肉患者切除了胆囊,当然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确实比相同情况小息肉风险高一点,而且国内也是以1厘米作为切除的手术指征,但是绝不是最主要因素,毕竟大多数是胆固醇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而且胆囊被切除是可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比如说胆囊切除后的腹泻、腹痛、消化能力差的并发症。手术并不一定都成功如果出现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的话,得不偿失,而且相对而言,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远高于胆囊癌的发生的;因为胆囊息肉发病率高,有较多的人都进行了手术切除,可能会被认为过度医疗。

高血压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基础疾病,人群中发病率高,发病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选择上需要注意什么?目前很多人在应用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类药物控制血压,这两种药物有何区别?今天我们就聊一下相关问题。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类疾病,一般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就可以定义为高血压[1]。

高血压会给人体造成巨大危害,如果不给予控制,它容易引起周身动脉硬化,继而引发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病理性改变,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目标除了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还要避免血压过度波动。

降压药物总共有几类?

目前我们通常采用药物来控制血压,把这一类药物统称为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总共分为5类,分别为:

一、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托拉塞米、螺内酯。

二、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

三、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阻滞剂,如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等。

这么多降压药物应该如何选择?

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医生的原则通常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也就是说不管选择什么药,只要能够使患者血压平稳降至正常,就是好药。您也许会问,如果真这么简单,要医生干什么?一般医生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可能会考虑的比较多一些,那么医生一般如何选择药物呢?

你也许会说,贵的、进口的药可能比较好。不是这样的。我来告诉您医生选择药物的原则:选择药物,要选那个对你来说代价最小的,也就是获益风险比最高的。

什么叫“代价最小”呢?

我们医生想到任何一种药,先想到的都是它的不良反应,想要代价最小,当然优先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低的药。但大多数情况可能都是,我们选择的那类药,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就权衡一下,我们最能承受哪种不良反应。

如果不良反应都差不多,那还有一条选择标准,就是这种药服用起来更方便。药物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药,一天必须服用三次。但长效的,每天吃一次就够了。吃的次数少,就能减少你忘记吃药带来的风险。

药物的服用方法各不一样,有的药吃的时候必须喝大量的水,有的必须饭前吃,有的吃了不能躺下。所以,尽量选择那种服用的注意事项比较少,吃起来比较方便的药,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服用方法不对带来的风险。

总之,我们选择药物时通常原则是: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低、发生的不良反应你最能承受、吃起来最容易,这三个特点合在一起,就叫“服用代价最小”。也是我们习惯上对药物选择的原则。

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题目所提到的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是钙离子拮抗剂。两者药物的作用机理虽然相同,但是两种药物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起效时间:硝苯地平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氨氯地平起效慢,半衰期时间长。

稳定血压:硝苯地平降压迅速,但是药物代谢快,用药很快起效,但利用率低,所以血压容易波动。氨氯地平起效缓慢,但是降压时间较长,降压效果一般在用药1-2周后才能达到稳定,药效较平稳,不容易形成血压波动。

用药的频次:硝苯地平每天需要吃3次以上,氨氯地平比较缓慢,药效时间长,每天服用一次即可。

药物的副作用: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区别。都有可能引起心跳加快、心悸、头痛、脚踝水肿、牙龈增生、便秘等方面不良反应。

药品的价格:硝苯地平片的价格比较便宜,氨氯地平价格相对来说高一些。

对心脏的影响:硝苯地平可以加重心衰,所以心衰患者不舍用硝苯地平,只能用氨氯地平。

总体上看,如果是急诊用药,硝苯地平疗效要好一些,但日常血压控制,建议氨氯地平要好一些。随着技术进步,目前硝苯地平已经设计出了缓释片和控释片,其中控释片的疗效已经和氨氯地平没有明显区别,价格是两者也相差不大。

哪些患者更适合用地平类药物?

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用,但日常生活中下列患者尤其适合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地平类药物对于动脉硬化的多个环节都有影响,地平类药物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伴有稳定型心绞痛、颈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周围血管病的患者,都适合选择地平类药物来控制血压。

高盐饮食患者:地平类药物的降压效果不受高盐饮食的影响,对于盐敏感性的高血压患者,高盐饮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要选择代价最小的药物,氨氯地平起效慢,降压平稳,适合长期应用。硝苯地平降压迅速,但血压波动较大,不适合长期应用。高盐饮食和动脉硬化的患者更适合用地平类药物。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