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慢病说
必看|慢病医保支付开启新模式!
2019-08-27
10688
0

  《2019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因此,尽快探索出适合慢性病的支付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2019年的“第十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仇雨临教授以“慢性病管理与医保支付”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仇雨临教授指出,完善慢病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通过扩大和完善门诊统筹,将慢病的诊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常用慢性病用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探索适合基层、慢性病的支付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慢性病是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加深,我国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

  当前,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调查显示,造成中国老年人疾病负担的首要健康问题(前三)分别是:恶性肿瘤、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

  无论是全人群的统计还是老年人(人群中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统计,慢性病都是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既需要得病后长期规范的诊疗、用药,也需要日常生活的防范,而这些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在医院门诊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当前医保制度与慢病管理不匹配

  医保中的慢病保障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加深,我国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

  慢病的特点意味着诊疗周期长和复杂性,这些特点增加了慢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1998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实行了统账结合模式,住院待遇由统筹基金保障,门诊待遇则由个人账户保障。

  由于慢病的治疗费用较高,给整个医疗资源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

  为了应对门诊医疗(高额费用)问题,各地普遍建立了门诊大病或慢病保障机制。

  具体项目有:门诊大病、门诊特病、门诊慢性病、门诊统筹等。

微信图片_20190827105024.jpg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仇雨临教授

  当前,我国医保制度与慢病管理的不匹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由于个账风险自留特点以及账户积累资金有限,部分费用高、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疾病呈现出保障能力不足的状况;慢病管理需要的日常健康体检和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大部分仍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等方面。

  此外,慢病管理也需要日常的健康体检和生活中的健康管理,这些内容目前大部分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

  如果从价格杠杆的角度考虑,当前医保针对疾病的报销偿付也不利于居民形成良好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习惯。

  调整医保支付制度,完善慢病管理

  2019年6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发言时表示,

  医保支付收入已占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60%,未来将完善筹资和待遇保障机制,在继续保障大病同时,促进慢病健康管理,增强门诊保障功能。

  完善慢病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扩大开展门诊统筹的地区,可以先从常见的门诊慢性病、门诊特定项目入手,逐步扩大门诊统筹的范围;在已经开展了门诊统筹的地区,注重将社区、村镇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纳入门诊统筹定点范围内,尽可能地缩小居民就诊的服务圈,通过扩大和完善门诊统筹,将慢病的诊疗纳入医保报销的范围。

  将常用慢性病用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2019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探索适合基层、慢性病的支付方式。针对基层、慢性病的支付方式,既需要符合基层、慢性病的特点,又需要简洁易操作。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基层是公共卫生与慢病防治的主要服务机构,但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限制了居民在基层获得慢性病有效治疗的服务。

  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医保基金打包购买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鼓励家庭医生开展对居民日常的健康管理、医疗随诊、慢病诊治等服务。

  比如:“厦门的三师共管”模式——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组成慢病管理团队,共同服务居民。

  警惕医保基金的支出风险

  据统计,在实行门诊统筹地区,医保门诊支出占67%,住院支出占33%。门诊支出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占门诊支出的70%。

  将门诊统筹、慢病用药等纳入医保,是加强慢病防治、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以及降低参保人就医负担的利民措施。

  但由于门诊就诊量大、门诊行为的控制难度大(道德风险高)和慢病用药的长期性、不可逆性,也不利于医保基金费用的合理控制。

慢病界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代表慢病界立场,版权属作者个人所有。文章只用于个人技术研究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对本文章有使用需求,请联系作者!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上一篇: 《“互联网 +”助力社区慢病管理》 下一篇: “数”评丨我国公卫10年喜与忧
分享到: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