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梁万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完全结束! 下一篇: 国际儿童癌症日:儿童肿瘤早诊早治是关键 ...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江苏一小学尝试作业“九点熔断机制”,“睡不够”到底该如何解决?
2023-02-15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10609
0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作业和睡眠之间的平衡问题又开始让家长、孩子头疼。据媒体报道,2月10日,常州博爱小学所有家长收到学校发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10小时睡眠),本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

  

受访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作业和睡眠之间的平衡问题又开始让家长、孩子头疼。据媒体报道,2月10日,常州博爱小学所有家长收到学校发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10小时睡眠),本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

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这是学校对如何让“双减”真正落地的思考和探索。这个机制的设置一是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让问题在课内解决,精选课后作业,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二是让家长意识并明确孩子睡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孩子学习时间,通过老师、家长合力,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间。

不少家长很支持这个机制,认为这么做能让拖拉的孩子得到睡眠时间的保证,作业没做完不会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责备,减少心理压力。但也有家长对其必要性存疑,北京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说:“现在学校布置的作业一般不需要做到9点钟,多数情况下作业能在学校做完,这个机制可能对高年级有用。而且,对负责任的家长来说,孩子到了9点没做完也还是会要求他们继续做。”一位五年级学生的母亲金女士考虑到机制的负面影响,如“这会让不想做作业的孩子偷懒,就这么耗到9点”。

广州某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敏婷认为,这个机制有一定可取之处,比如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学生早睡创造条件,甚至能融洽亲子关系。张敏婷解释说:“迫于学校的要求,家长需要督促拖拉的孩子完成功课,即使需要做作业到深夜,这非常考验亲子关系。有了这个熔断机制,或许可以部分缓解学生和家长间的与写作业相关的矛盾。”但这种做法也有局限性。比如少数孩子会“钻空子”,可能熬到9点才开始做作业,或者以此为借口,不做作业;而且,这个机制侧重保障孩子睡眠时长,对作业的质量以及学习效率有欠考虑,有些家长可能很难配合。

“双减”政策下,大部分小学生的作业量明显下降,到9点还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时间观念较弱、有抵触反抗情绪等。针对这些问题,张敏婷建议:

1.老师尝试分层次布置作业。给“学困生”布置一些必做的基础性知识作业即可,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学习动机。

2.家长营造适合写作业的氛围。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家长在孩子在写作业前,可以削好铅笔,把桌面上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拿开,让孩子适当减少喝水以免被频繁上厕所打断,其他家人尽量不发出声响。

3.尊重学习规律。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大概为15~20分钟,因此家长可以做好安排,让孩子写20分钟作业,休息5分钟。

4.制订作息表。对于时间观念比较弱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制定每日作息表以及作业任务清单,陪着孩子一项项完成,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5.减少命令式语言。如果孩子对学习有抵触反抗情绪,家长需要将命令催促的方式变为鼓励的话语,不要让孩子觉得是“被迫去做”的,这样他们依从性会高一些。

6.给孩子一些自由。很多学生拖拉不写作业,与压力有关。比如,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写完作业还会被安排做很多课后培训,还不如慢点写,反正不能“解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拉的习惯。对于这样这种孩子,让他们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让他看到完成作业后的“回报”,能激起写作业的内在动机。

另外,家长也不要只盯着作业,孩子“睡不够”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根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的数据,被调查的小学生平均睡眠为7.65小时。“睡眠令”加”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也在增加,说明中小学生群体睡眠时长差异在减小,可总体上仍时长不足。

张敏婷说,现在小学生睡不够主要与学业压力、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娱乐(游戏、看剧等)缓解压力等有关。睡眠是机体调节整休的主要环节,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睡不够可能会导致代谢疾病问题、损害脑功能、引发抑郁焦虑和注意力缺陷等,也会带来诸多情绪和行为问题。为了保障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时长,学校和家庭需共同合力:

学校要加强睡眠教育。除了制定合理课程与安排适合的作业,加强小学生睡眠管理,学校要做好睡眠的科普宣传,指导家长和学生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让自己成为榜样,才能促进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建议家里的所有人,都设置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包括周末。研究发现,父母设定就寝时间的儿童青少年,通常比父母不设定就寝时间的儿童青少获得更多睡眠。父母一般比孩子晚睡,可以在孩子就寝时,暂时放下手头事情,先陪孩子入睡,再去做自己的事,不打乱彼此作息。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准备睡觉时,可以把灯光调暗;睡前不要做激烈运动,不喝刺激性饮料;制订一些睡前仪式,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睡去。

实施电子产品宵禁。玩手机是许多孩子晚睡的重要原因。父母应该与孩子商量,比如7点以后,就不能再使用电脑、手机、游戏机等,或将这些产品从孩子的卧室中拿走,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记者  欧阳云霜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