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针对心血管疾病10大危险因素,美国学会给出100条建议 下一篇: 人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得癌症?癌症到底...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忽胖忽瘦比胖更“伤”心!
2022-04-16
来源:生命时报、搜狐健康报道、四川社体
12083
0
慢病界:医生给出的“护心减肥法”,让你拥有一个稳定的体重。

  
肥胖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日,《心血管糖尿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传统上“肥胖最伤心血管”的观念不同。研究显示,“忽胖忽瘦”比一直胖更“伤”心。波动的体重为何会损害健康?一起来看看吧。



忽胖忽瘦,比一直胖更害人


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不仅会“各自为战”,有时还会“抱团取暖”,对人体展开左右夹攻。

美国一项纳入4073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体重过度波动会增加心衰发生风险。随访6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体重指数变化大与心衰事件风险高密切相关,且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和基线肥胖水平。

研究人员提醒,除了要注意体重指数的“绝对值”外,更要注意体重指数的“变量”,忽胖忽瘦可能比纯粹的胖瘦危害更大。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和波动过大,会打破身体内分泌系统平衡,导致心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短期超速减重
当心大笨钟效应


体重维持在健康区间内,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小于过瘦或超重人群。

众多短时间减重成功者,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减重5-10公斤,但别高兴得太早了,这类人很容易面临大笨钟效应。用大白话说就是,千辛万苦减下来的体重,保持没几天,很快地反弹回去,甚至比减肥前还要重!

体重忽增忽减、身材忽胖忽瘦,身材反弹后,以后更难减下来的情况,就被称之为“大笨钟效应”,通常会发生在习惯性、频繁性的减肥者身上,尤其以女生居多。

经常减肥的女生,大多选择节食,每天吃的热量往往低于维持正常生理所需的基础代谢率,然后伴随身体脱水现象,开始消耗本来就不多的肌肉和内脏脂肪,这期间体重会快速下降。同时,身体为了维持各系统和器官的正常运作,身体会主动降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从而进入减肥停滞期。

用不适当方法,追求快速减重的人,一旦恢复饮食,吸收率会变得特别高,脂肪堆积特别快。当基础代谢率降低后,就会发生复胖情形。当体重反弹后,再使用错误减肥法,未来的下一次,再下一次减肥,会变得越来越难,渐渐地体质就变成了易胖难瘦体质。

体重正常且逐年微增更长寿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拥有健康体重指数(BMI)且逐渐增重,但从未达到肥胖程度的人,寿命最长。在成年后就已经肥胖,但还继续增加体重的人,死亡率最高。

需要强调的是,“微胖”最好不是脂肪较多,而是肌肉占有一定的比例和分量。

从35岁开始,肌肉存储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渐减弱。到60岁,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中老年人保持微胖身材有助调节免疫力、延缓衰老;适量的皮下脂肪还有利储存能量,抵抗寒冷,保护重要器官。

医学上使用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

  • 体重指数——

通常,BMI与早亡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过胖或过瘦都会导致早亡风险增大。对中国人来说,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 内脏脂肪指数——

除了BMI值,还要关注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可通过核磁共振、CT扫描等方式进行检测,但可能难以推广。生活中,可通过腰围简单判断内脏脂肪。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需要引起警惕。



医生有套“护心减肥法”


  通过均衡饮食和保持运动习惯,将体重维持在理想范围内,是最好的“护心之道”。不要长时间人为干预减重,尤其是过度节食、吃减肥药等不健康的减重方式,这将给健康带来更多不利影响。


  对于肥胖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匀速”减肥。每周减肥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1、饮食:控制油脂摄入

首先,蛋白质不能少。这是因为,减肥减掉的体重通常会包括脂肪、水分和肌肉,而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健康的减肥是多减脂肪,少减肌肉,补充蛋白质以弥补肌肉的损失。因此,健康的减肥都强调蛋白质不能少。而像吃果蔬减肥的,因为果蔬蛋白质少,是比较不健康的减肥。

保证果蔬、豆类、全谷物摄入,每周吃2-3次鱼;适量吃些坚果、禽肉、奶制品;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加工肉类、盐、酒、甜饮料、油炸食品等。

建议肥胖者选择橄榄油、茶油来烹调,每天控制在20-25克(搪瓷勺约两勺半)。如果外出吃饭,点菜时要选清淡类的菜品,尽量别点水煮鱼、地三鲜等油多的菜肴。吃饭时细嚼慢咽,同时遵循先汤菜后主食的进食顺序,这样可以产生更强的饱腹感,减少摄入量。还要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少吃“藏油”多的零食,如起酥面包、蛋黄派、泡芙等。

2、运动:先减糖,再减脂


每周至少安排3-5次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


对肥胖者来说,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先做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无氧运动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有氧运动半小时到40分钟,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


对太瘦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和抗阻练习来增肌。


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出现下降、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面色苍白等,应马上停止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计划。


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份心脏最喜欢的运动清单:



NO1
游泳
游泳需克服水的阻力而非重力,肌肉和关节不易受损,能有效保护膝关节;冷水环境下游泳热量消耗大,属于减肥效果显著的运动;当配合节食时,效果更加显著。


  • 适宜人群:膝关节受损、体重严重超标、减肥、增强体质的人群。

  •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

  •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



NO2
慢跑


提高睡眠质量,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0%,这样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会跟着提高;“通风”作用,在跑步的过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从5.8L上升到6.2L,同时,血液中氧气的携带量也会大大增加;提高心脏功能,长期慢跑可使安静心率减慢、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解压,慢跑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有益健康。


  • 适宜人群:减肥、要缓解压力、缓解亚健康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



NO3
骑自行车


延缓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及跑步相同。自行车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热量消耗较多。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锻炼和康复效果。


  • 适宜人群:体重严重超标、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的人群。

  •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 热量消耗:约420千卡/小时。



NO4
挥拍运动
挥拍类运动既护心脏又协调全身。《英国体育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挥拍类运动可使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7%,同时可使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56%。



  • 适宜人群:减肥、提高视力、锻炼四肢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