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邵瑞太:全球慢性病防控的9大目标 下一篇: 十大健康生活方式,你做对了几种呢?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梁晓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问题与疾病负担预测
2016-09-06
来源:慢病管理网
14341
3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健康中国2030”建设规划。本次“健康中国2030”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在未来15年内陆续出台或延续各项公共卫生政策与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健康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或消除疾病、伤残和早死的发生,降低人群疾病负担。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健康中国2030”建设规划。本次“健康中国2030”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在未来15年内陆续出台或延续各项公共卫生政策与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健康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或消除疾病、伤残和早死的发生,降低人群疾病负担。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讲道。

  规划目标是否合适?能否实现?如何实现?

  本研究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积累的健康相关信息和既往研究基础,对我国2013年人群死亡负担现状描述及1990-2013年变化趋势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估计2030年影响我国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负担,并考虑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变化场景,预测各种控制措施实施对主要疾病死亡的影响。

  1研究目的:

  预测2030年主要传染病与母婴疾病、慢性病及伤害的死亡水平,确定主要健康问题;探讨2030年不同危险因素干预或变化场景下、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以及对早死、人均期望寿命和劳动力人口寿命损失的影响;根据各类疾病的特点和我国国情,提出适宜的防控意见。

  2数据来源: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990至2013年中国的死亡数据,估计了我国各省死因别、年龄别、性别的死亡数和死亡率;

  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提供的我国各省社会经济等指标作为协变量,用于建立相关疾病的预测模型;

  我国1990-2013年的危险因素暴露数据及与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数据,探讨2030年不同危险因素干预场景下死亡负担的变化;

  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我国2030年人口数,以及国家统计局1990,2000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得到的寿命表数据。

  3方法:

  应用2030年全因死亡率、期望寿命与损失劳动力人口作为指标。主要包括2030年慢性病死亡数与死亡率,2030年传染病及母婴疾病死亡数与死亡率,2030年伤害死亡数与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2025年主要慢性控制的目标建议

  18岁及以上成人空腹血糖水平相比2013年不再增加

  18岁及以上成人身体活动不足率相比2013年减少10%

  15岁及以上吸烟率相比2013年减少30%

  18岁及以上成人胆固醇升高率相比2013年减少20%

  18岁及以上成人血压升高率相比2013减少25%

  18岁及以上成人肥胖率相比2013年不再增加

  主要慢性病死亡负担

  预计到2030年慢性病仍然是我国居民最主要死因。

  2030年,无论男性和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男性和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结直肠癌,糖尿病的上升幅度较大,而无论男性和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死亡数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采用2010年我国六普人口对2013年和2030年的死亡情况进行标化后,相对于2013年的标化死亡率,2030年,男性中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其余主要慢性病呈下降的趋势,女性中仅缺血性脑卒中呈上升趋势,其余主要慢性病均呈下降的趋势。

  在30-70岁组的人群的预测结果中,相对2013年的早死死亡数和早死死亡率,2030年,无论男性和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结直肠癌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死死亡数和早死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男性和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结直肠癌、糖尿病的上升幅度较大。

  无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心脏病、胃癌和慢阻肺早死死亡数和早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在女性中食管癌和肝癌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如果各类因素按照历史趋势发展,到203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预计将达到79.0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慢性病控制自愿性目标,对血压、血糖、血脂和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到2030年,如果全部危险因素控制目标达标,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将达到81.7岁,比自然发胀多出2.7岁。

  如果只对单个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对居民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血压,其次为吸烟。

  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损失的影响:

  按照目前各类因素的历史发展,到 2030年,中国劳动人口损失将减少到193.2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危险因素控制目标,对各个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如果到2030年所有危险因素均能达到控制目标,中国劳动人口损失将减少到164.3万,比自然发展少损失28.9万。

  如果仅对单个危险因素控制,则对中国劳动力损失影响最大的是血压,其次是吸烟。

  研究结论:

  我们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期望寿命进一步提高,预计203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达到79.0岁,于2013相比,提高了3.3岁,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寿命均有了显著提高,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期望寿命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显著增加,劳动力人口占比显著降低,提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对老年健康的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干预对于降低慢性病早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危险因素尤其是对高血压,肥胖和吸烟的干预,可实现慢性病早死降低25%的目标,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危险因素干预工作,应是未来15年的防控重点。

  传染病占死亡的构成逐步下降,但由于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对传染病的防控不可掉以轻心,个别疾病如艾滋病造成的死亡仍将呈上升趋势。

  伤害是儿童青壮年的主要死亡原因,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的构成明显上升。减少伤害的发生和伤害带来就诊、住院、残疾等导致的沉重的疾病负担,履行国家责任,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家相关策略目标,需要继续推进各项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