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首批33家医疗检验机构取得检验结果互认资格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宁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自治区临检质控中心,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自此,33家医疗机构和检验机构互相认可临床检验结果,不再重复检查检验,有效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下一步,宁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强指导和培训,督促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的培训和管理,要不折不扣执行互认结果和互认制度,防止人为设置障碍,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加快不合格实验室的整改,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为切入点,督促辖区内实验室不合格的医疗机构认真进行整改,力争年底前全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纳入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医用耗材管理办法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
医疗机构要制订本机构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并定期调整。同时,建立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分级管理制度,管理级别为I、Ⅱ、Ⅲ级。Ⅰ级医用耗材,由卫生技术人员使用;Ⅱ级医用耗材,由有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后使用;Ⅲ级医用耗材,按照医疗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由具有有关技术操作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使用。对于植入类医用耗材,在使用前还应进行术前讨论。
浙江预计2022年县域就诊率超90%
为解决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层级割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相互脱节的问题,浙江208家县级医院、1063家卫生院组建成161家医疗服务共同体。2018年,浙江县域就诊率增加到86.3%,预计到2022年,浙江县域内就诊率将超过90%。
自医共体建设开展以来,2018年,浙江医共体建设地区县级医院三、四类手术例数增长10%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一二类手术,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和22.3%,医保基金支出增幅下降10.5个百分点,群众对医共体满意度达97.8%。
北京正式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北京近3700家医疗机构正式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提升中医、病理、精神、康复、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根据测算,改革后北京市医疗费用总量基本平衡,考虑到医保报销政策,门诊患者费用基本持平,住院患者费用略有增加。对患者个体而言,不同疾病患者费用有降有升,比如使用高值耗材较多的病种,费用可能会下降;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的病种,费用可能会有所增加。
长三角地区跨省血液信息互通
据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透露,目前已实现在一地确诊HIV阳性跨省献血的拦截功能:通过三省一市采供血机构的信息共享。在献血之前,相关部门首先会在HIV确认阳性的数据库中进行核查,将以往需要通过献血后进行检测才能发现的HIV阳性献血者,前置至通过信息核查进行拦截。为保护献血者的隐私,不宜献血的信息会被“脱敏”处理。
沪苏两地签署的《血液信息共享项目合作协议》,还明确了推进两地跨省血液信息互通共享,共同屏蔽献血间隔期内的献血者,实现跨省献血应急联动。根据沪苏两地签署的《血液信息共享项目合作协议》,上海与江苏正在进行异地用血报销试点。根据《上海市献血条例》规定,献血者本人在献血之后五年内发生临床用血的,可以享受献血量五倍的免费用血。即,献血200毫升,有1000毫升血液可以免费试用,五年后等量免费用血,其家庭成员五年内可以免费用血。江苏省也有类似规定,这部分费用是患者先交到医院,在出院后到血液管理机构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