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开始,应用商店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慢病管理软件,如A糖、B糖、糖nurse之类的。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动辄融资数千万甚至上亿。然而,这些公司目前的发展都遇到了几乎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用户。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慢病管理公司做不好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些企业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1、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大致有1.15亿,并且增长迅猛。
2、糖尿病市场规模庞大,包括糖尿病医药费、血糖仪、胰岛素、胰岛素泵等,这样算下来每年有将近几千亿的市场。
3、糖尿病适合结合智能硬件设备进行慢病管理,通过饮食、运动、心理、用药、测量这“五驾马车”进行科学化监测。这样看来,糖尿病管理APP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健康管理工具。
4、糖尿病适合院外管理。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和管理流程都在院外。
5、糖尿病是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一旦糖尿病患者下载注册了APP,就会成为终身的患者,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用户的黏性也是很强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但是为什么没有一家企业在这场厮杀中冲出来成为糖尿病管理领域的独角兽呢?
小编分析原因如下:
1、患者依从度差: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真正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并且重视糖尿病的仅占全部糖友的10%,也就是1000万左右。
2、年龄因素: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没有基层医生的指导下老年人很少愿意使用APP。
3、药物控制:糖尿病本质是一种疾病,目前最主要治疗方式还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而App厂商则希望通过健康管理来实现糖尿病控制。
总结一下就是:控糖的药物多数是处方药,但糖尿病管理应用不能开药,那么能做的就只有让患者在APP上记录血糖,根据患者血糖数值给予饮食、运动建议。
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他们更愿意通过简单的药物来控制血糖,而不是按照APP上的运动、饮食建议。并且大多数糖管应用的所谓“运动处方”、“营养处方”都是同质化的,没有针对某个具体的患者进行调理,有效性准确性可想而知。
家庭医生是管理慢病患者最佳的人选,而基层医生乡村医生又是天然的家庭医生。因此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水平以及慢病管理能力,结合智能硬件采集设备,通过改善患者体验才能有效管理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