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中国首个B2C远程医疗项目落地 下一篇: 腾讯布局“互联网+慢病管理”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产业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提高胸痛治疗水平
2016-04-07
来源:新华网
14110
3
近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警总医院、倍肯公司承办的2016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建设研讨会在京举办,来全国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就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目前,胸痛中心运用数字化心血管院外院前急救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与医院检测技术的结合,使得患者第一时间能过得到院内专家的病情诊断和意见,为患者第一时间入院进行血管开通做好准备。

      近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警总医院、倍肯公司承办的2016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建设研讨会在京举办,来全国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就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传统心梗患者救治流程,从患者120呼救到院内和院前交接,急诊室的会诊检查和呼叫心内科做二次确诊,再和家属沟通签署知情通知书再启动导管室准备手术,由于时间过长,有可能使患者失去黄金救治时间。”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刘惠亮在会上表示,胸痛中心建设,是以具备急诊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建立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存4大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急性心梗的发病率45—55/10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死率高,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每延误30min,心肌梗死后1年病死率增加7.5%。据刘惠亮介绍,目前国内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平均D2B时间为130min,离指南要求的90min尚有差距,而国际指南最新建议是尽量将D2B时间缩短至60min之内。这说明降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提高直接PCI的时效性。

  武警总医院心内科韩玮主任表示,病人发病之后,大部分老年病人第一个反应是给子女打电话,这个习惯需要改变,发生胸痛最值得信赖的是120急救EMS体系,这就需要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知道每一分钟的时间缩短都是有意义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在欧美有非常明确的规定,2012年欧洲提出对STEMI的及时诊断是救治成功的关键。”韩玮说。

  针对患者救治时间延误的问题,刘惠亮表示,应该寻找STEMI救治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有会诊及转诊历程不够完善、各科室协调联动能力较差、非工作时间启动导管室延迟、急救中心与EMS缺乏有效连接。对于以上问题,武警总医院启动了一键启动制度,无论在急诊还是120得到病人启动的时候,急诊、导管室及其它科室同步启动起来,要求导管室的护士助手24小时驻班值班,避免导管室延迟。与急救系统EMS加强协作,建立最新的救治流程,当病人跟120打来急救电话时,120接到病人的时候第一时间和医院的后方心血管专家建立直接的联系。在急救中心的车上和医院形成探讨会诊以及确定下一步治疗的过程。明确以后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治疗。“随着和120急救系统越来越密切,大家的认识越来越统一,很多工作可以在急救车上去完成,包括所提倡的抗血管药物比如复合剂量的使用,术后强化他汀的使用,可以在急救车使用。”刘惠亮说。

  120院前院内的衔接可提升对STEMI患者救治

  据了解,北京120院前急救在全市形成三级急救网络,一个中心、20个分中心、170个急救站,覆盖了全市的行政区域,大概521辆急救车,近2500名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目前120院前急救年呼入量达到近两百万次,执行急救任务年工作任务40余万次。医院按照五统一的原则,统一调度、统一布局、统一预算投入、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督导质控。一个中心建立全市120行业管理质控中心,对全市120院前急救服务工作进行统一的质控督导。

  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表示,根据近四五年院前急救的工作量统计,在几十万的工作当中有1/5的患者因为心血管来呼叫急救车。心血管疾病中通过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大概35%左右是心梗患者来叫急救车,这个数据是院前医生的诊断,和院内衔接有一定的误诊。如果在院前工作当中能使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提升,那么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也相对得以提升。“2016年在心血管学会的推动下,由北京市卫计委牵头,至少把极性心梗救治胸痛中心的医院布入到120指挥系统,对全市170辆当班车能够进行有力指导,这样使院前院内对于STEMI患者进行真的有效衔接,而不是局域合作。希望行政部门推动,使STEMI患者在急救的时候发挥我们院前急救的更大作用。”刘红梅说。

  韩玮表示,心肌梗死救治的失败应该被视为一个过程和系统的失败,解决的方法可能不是发明另一个新的溶栓药物或医疗器械,而是比现有策略更有效的组织方法,胸痛中心的建立,注重管理式医疗的理念,提高AMI急诊救治能力。

  多方合作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区域协同救治信息化平台及终端

  据了解,为打破CPC各自为战的局面,武警总医院在北京西部地区建立了STE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将纳入北京西部13家PCI医院、多家非PCI医疗机构及地域内EMS系统。并于倍肯公司合作,将新的CPC流程软件化、终端化。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区域协同救治信息化平台及终端。

  结合胸痛中心的认证过程和胸痛中心的建设,韩玮主任表示,胸痛中心目前辐射到19家医院,在北京西部地区能够在两小时之内转诊的医院进行了相应的协作,区域协同救治开发。

  通过流程的持续改善和技术的不断规范,提升了区域内STEMI的整体诊治能力。刘惠亮表示,以武警总医院的胸痛中心为例,建立胸痛中心后平均缩短D-B时间30min以上,缩短FMC-D时间20min以上。“通过研究型胸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创建,必将使我国STEMI患者的救治水平提升到高一层。”刘惠亮说。

  最后,对于倍肯公司联合武警总医院和清华大学信息研究院共同开发的互联网+心梗早期诊治整体解决方案这套系统,倍肯公司总裁助理陆杨从以下4方面总结了此系统的作用:第一,实现心梗院前诊断和途中救治实施的实现。第二,对院前心电检查数据达到十分钟完成实时传输和院前诊断的要求。第三,通过这套系统的应用部署来打通院前和院内的信息壁垒,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的高效整合。第四,通过后续时间流程的管理,对于持续优化心肌梗死的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率提供辅助。通过几个途径,最终协助完善和优化胸痛中心的流程建设,实现不断缩短心梗救治时间,达到提升效率的最终目的。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