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以来,四川省紧紧围绕基层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新机制稳定运行。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国务院医改办的指导下,四川省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创新带动医改工作创新,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新旧机制平稳转换。改革后,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竞争性用人新机制、激励性分配机制,规范性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补偿机制,全省6400万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基层综合改革改变基层药物采购供应秩序混乱、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薄弱的状况,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得到激励,医药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基层医改中,四川省积极探索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为核心,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纽带的医改信息化建设,先后启动了3个市、20个县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初步形成了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服务、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在示范地区的带动下,全省5000个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信息化设备,近30%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数字化医院建设,所有行政村村卫生室都配备了信息化终端。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力地支撑了基层医改的顺利推进。
(一)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四川省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村逐户调查收集居民健康信息,在诊疗、免疫、保健、体检、慢病随访等多个环节采集信息,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全面动态反映每位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需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二)加强数字化医院建设,增强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试点地区建立了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搭建了检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县级医院为乡镇卫生院远程阅片、提供临床检验服务,实现了网络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结果互认和共享。
(三)建立多功能“健康一卡通”,提升了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目前全省有139个县实现了新农合即时结算,每年为农村居民减少个人垫付资金达数十亿元。示范地区还实现了村卫生室门诊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四)建立药品采购供应网络平台,推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五)综合利用信息化成果,提高了医改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