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医院,作用不仅仅是看病,还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湖北省政协委员、鄂东医疗集团总院长张杰在湖北省“两会”期间建议,用“互联网+”思路建设百姓慢病管理信息平台,为健康湖北做贡献。
“医生和医院,作用不仅仅是看病,还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湖北省政协委员、鄂东医疗集团总院长张杰在湖北省“两会”期间建议,用“互联网+”思路建设百姓慢病管理信息平台,为健康湖北做贡献。
具体来说,就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通慢性病患者从智能终端到医疗机构数据的跟踪监控,还要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和医疗资源。
不仅如此,张杰认为,还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畅通从医药企业药品及器械生产,到慢性病患者需求的信息共享和订购配送渠道,保障药品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以创业创新为统领,建设慢病防控新模式,实现慢性病信息管理和治疗的产业化发展。
人大代表、市第四医院肾内科主任、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市农工党委员董骏武说,要加强慢性病管理,这涉及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生培训制度的完善等。
董骏武表示,我国大陆地区尚缺乏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体系主要依托,从事慢性病治疗、预防与康复工作的各级医院和社区,由于历史原因,该体系在慢性病早发现、终身随访、治疗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绝大多数的慢性病预防工作落在“社区基层医生+患者”二维一体的格局中,同时由于我国医生培训制度不健全,社区医院限于缺少医务人员且业务能力有限,导致社会上出现“重视对慢性病的并发症、危急重症的救治,而忽视了慢性病早期管理”的现状。
如何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
董骏武建议:慢性病是专科性疾病,不是“小病”,既需要完善我们的临床医师培训体系,也需要发改委、物价局、社保局对慢性病管理给予支持,卫计委慢性病质控部门可以从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管理对社会慢性病人群进行质控分析、管理。大医院的慢性病专科加强对慢性病患者连续性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社保局对其慢性病管理人群通过云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质控分析、医疗成本计算,对比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为后续更大范围推广提供公共卫生学依据。对于可行性方面,他提到:武汉市普爱医院设计慢性病互联网管理(涵括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完整的疾病管理计划、全面的随访制度,目前已对此有3年的经验积累,建立起2千余例慢病患者临床随访数据库,依托随访平台,保障了患者可以获得完整、连续性疾病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病从口入,我国每10人中只有1人懂得科学饮食。”省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罗杰等多位代表,对当前不当膳食造成的慢性病高流行趋势深感忧虑。
对于吃出来的慢性病,罗杰深有体会。在他驻点扶贫的郧阳区庙坪村,由于常年缺少雨水,农户基本不种蔬菜,主食以玉米、红薯为主。高糖、高淀粉的饮食习惯,导致全村45%的农户患上糖尿病,很多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2016年,太和医院面向庙坪村定点健康扶贫。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矫正,庙坪村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罗杰继而调查发现,不仅是庙坪村,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科学饮食的基本常识。
罗杰在十堰代表团小组会议上抛出调查结果时,现场得到印证:代表们对于健康饮食的理解五花八门。
省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陈新武亦表示,“朋友圈里关于饮食和养生的各种说法太多,不知道该信谁。”
国人饮食讲究传统却忽视科学,家长的不良习惯影响到下一代。《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后,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但超重肥胖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状况持续下滑,除了缺少体育锻炼,与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防病比治病更重要,科学膳食必须从娃娃抓起。”罗杰建议,在中小学开设科学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而改变家长的观念,避免未富先病。
阻击慢病势在必行!小编期待全国两会将有哪些具体举措出台!
综合自长江日报、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