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都需健康。健康为人活动提供一切动力。维护健康,保卫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们要团结所有的力量,集结所有的有效举措,来共同应对人类疾病,来共同应对慢性病对健康构成的威胁。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慢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无论是从中央财政投入上,还是疾控防控机构力量上,以及防治网络、示范区的建设上,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展。
但是,在“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的严峻形势下,慢性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工作力度,寻找对策,有效地进行遏制慢性病上升势头。
大会主席孔灵芝
“今年是中国慢病性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收官之年,也是新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说,第六届大会以“新规划、新实践、新技术助推慢病管理”为主题,秉承“创新与实用”的原则,紧跟国家深化医改政策,分享慢病管理优秀实践,推广慢病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为业内人士搭建出探求我国慢病管理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
据介绍,在本届大会上,国家卫计委相关司局和处室的领导解读慢病防治相关的政策和重点工作,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介绍慢性病防治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以及部分地区和相关机构同志交流慢性病管理的好做法和实用经验,同时,还安排多个专题论坛,供参会者就慢病防治工作的热点和工作方向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并设置了访谈和辩论环节,以引出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深入的思考。”
今天(6月15日),中国慢病管理网先与您分享于2015年6月9日进行的超级访谈环节——《慢病管理的回顾和展望》。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洪伟
访谈节目由大会主席孔灵芝和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洪伟主持,参与访谈专家及嘉宾有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著名医学专家胡大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长春市卫生局齐国华局长、全科医生代表马岩教授、搜狐副总裁樊功臣先生、著名营养教育专家贾梅女士等人。
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
上世纪80年代的慢病防治
刘力生:在大跃进的时候,实际上58年、60年的时候,我们前辈们已经认识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的发展,高血管、心脑血管病逐步成为我们的主要问题。我那时候还比较年轻,跟着老一辈干点事情。那时候提倡中西医结合,上海市领先,考虑利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怎么解决高血压问题,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我记得那时候全国都跑到上海学习,那也是一个创举。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
胡大一:我认为缺的是机制是模式。过去也好,今天也好,未来也好,有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是如何发挥目前医疗机构和广大医生的作用?使他们投入到慢病预防中,要弥合裂痕,要把慢病预防和控制、康复纳入目前医疗机构服务项目,要融入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当中,需要机制上、模式上、策略上努力。20年前,我开始做双心服务,不但要懂心脏,所有临床医生至少要有心理常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患者,才能将心比心。面对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高位人群,一定要做好全程管理,组建轻资产、软实力、服务型的管理服务团队,形成整体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和人类健康提供全程管理和服务方案。
全科医生马岩
全科医生要建立专业目标
马岩:对于昨天的印象很浅,我上大学的时候到一个县实习了三个月,那三个月时间给我的感受特别多,很多病人都到县里看病,村里的医生要到县医院进行进修学习,我前段时间到两个贫困地区搞健康扶贫,农民到大城市看病,比如一个腰痛做一个CT,这个真的不是医学界自己的事情,我不知道昨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农民跑出来看病浪费了,给铁道部“捐钱”。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件事情:假如说你们是商人,你们要卖一样产品,怎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第一,商品要好,但是,我们没有关注到的是这个产品一定不要有消费阻碍,我在基层做行为干预方面各种尝试,我可以下这么一个论断,在北京,健康管理好不好?慢性管理好不好?高血压要不要控制?居民都知道一定要控制,为什么控制做不到位呢?我做过研究,向健康方向走的过程中的阻碍非常大,比如担心吃阿司匹林会不会导致什么问题,甚至他们可以讲隔壁谁谁谁出现什么问题,对于健康行为的担心阻碍了北京居民做更多的健康选择,“全科医生一方面要认认真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全科医生一定要做行为的干预者,我们最终目标是把改变居民行为作为考核乡村医生的最终目标。”
第二,刚才有领导发言时说到全科医生的态度不是特别好。据我了解,英国全科医生跟患者沟通的时候会不停地说,把能说到的一定都说到,在这个过程当中,受益的是患者,但是,患者听明白了,做到了,减少了疾病,减少了全科医生工作的压力,“所以,机制和体制建设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全科医生不能偷懒。前段时间,有一个全科医学的研究生马上毕业,他考虑回家做全科医生还是做专科医生,我不清楚到底让他干什么,如果大部分人不愿意做全科医生,如果大部分人做全科医生时有偷懒的现象,“我相信不是医生的问题,体制上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的。”
访谈现场
抓好慢病管理是正经事
孔灵芝:胡教授、刘教授,二位不仅在基层倡导慢病预防和管理,而且你们身体力行的做了很多工作,请问,对于提高慢病预防和管理水平有些怎样的思考?
刘力生:应该有自信,我自己体会,在慢病管理方面,我们还是作出了不少有话语权、有贡献的工作,比如60年已经注意到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已经注意到病人教育问题,当时心理研究所非常注重这个事情,不仅仅是高血压,我觉得也非常关注糖尿病管理,2013年开会时还提到高血压病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这方面是先进的。另外,我们国家有三级医疗体制网络,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没有的,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哪一个国家一声号令能够让大家都做起来,不可能,我们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跟口局一起开会时也提到控制率,如果真正抓的话,控制率会非常高,关键是得去做,“我们要有信心,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了,今后的前途还是光明的。”
杨洪伟:刘教授发言表达两个观点:一个是要靠信心;第二,要把基本知识、基本常识教给群众,让他们自己掌握防病、治病的技能。
胡大一:人生很短,抓紧时间干正经事,站在医疗战线,抓好慢病肯定是正经事。在一个小上看到了一段话,作为每一个医务人员,属于自己在大医院做专科医院,慢病都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做起来,这叫群众路线,专家队伍、政府责任,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做起来,匹夫有责。观念要改变,要行动,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科学道理把慢病做好,我讲两个原理,一个是杠杆原理,怎么等找到杠杆原理?杠杆原理就用是更下的力翘起更多的东西。第二个原理,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两条边合成以后有一个矢量,慢病一定要善于发动各方面参与,形成合力,助力政府、医生、医院,现在有大量的民营资本,关键是干什么?应该引导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力量放在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事业上,放到老年医养上,考虑怎么让他们形成合力,不要把方向搞错了,制药企业不要看眼前利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
规范的体系建设为根本
王辰:体系建设是最根本的,好好思考一下,在整个社会建设上哪些是现代社会管理应该建起来的体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在医院内部,如果用两个字数的话,最缺什么?最缺规范。像慢病管理上,按说我们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建体系的。在卫计委领导亲自督促和推动下,把国家抓也医生规划培训建立起来了,这是体系,是国家制度,在慢病方面,体系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另外,还有两个事困扰着大家,一个是吸烟问题,一个是提高烟草税率。公共场所禁烟条例一出,马上有不同方式开始传达声音,会有1万亿税收,然后是多少税收,变相的方式又开始出来了。控烟是防病的人间正道,是最可预防的。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大家都注意到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很严重,燃料问题,装修问题,职业场所问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反而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疾病预防机构提供的健康四大危险因素之一,中国在重视室外的同时,绝不可以不重视室内。
除了空气污染之外,中国土壤和水污染跟慢病和肿瘤极为密切,遗害子孙的是土壤和水的问题,“一但形成以后,没法去除。”
长春市卫计委主任齐国华
齐国华:昨天、今天和明天,慢病管理一路走来,我感觉很艰难,越专业胆越小,我作为学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2005年,疾控中心只有一个科在做所谓的慢病,这就是十年前中国慢病体系和工作的内容。
经过十年,到今天,我们看到中国慢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我们经济一样,是想不到的。从我这十年的经历来看,慢病工作靠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系统是做不了的,因此,我们启动了一项由政府主导以慢病防治为主要内容触及全面健康的政府行动,叫健康长春行动计划,主旨是解决卫生自己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提出的健康行动目标就是控制影响人健康的因素,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从而推动全面健康。
把慢病工作由部门行为专业性事情变成政府的行为、全社会的工作,这是我们在长春市最大心得,从全国这十年来看,今天能够举行第六次全国慢性大会,传染病没有举行过传染病的防治大会,地方病也没有组织过地方病全国大会,这几年国家对慢病的推动力度非常大,整个基层卫生组织主要工作就是慢病防治,刚才,几位医学大家都在讲,实际上三甲级医院医院慢病门诊解决不了所有慢病的治疗问题,这么多基层卫生组织承担了慢病防治工作,“要坚信基层卫生组织在慢病中的防治作用。”
我最不允许说的就是我们大医院大医生讲你们不会防治慢病、不会治疗慢病,所有慢病的治疗不是大医院完成的,都是基层卫生组织,我一直强力的宣传,功劳应该记在基层同志们身上。我们做过一个调查,一百岁以上的人几乎没有接受过三甲级医院的治疗,接受过三甲级医院治疗的人几乎活不到一百岁,“所以,到今天大家要有自信,我认为中国的慢病工作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医学家支持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中国慢病工作将是全世界的典范。”
搜狐副总裁樊功臣
樊功臣:对搜狐自己控烟手段来说,我们算是私营企业,简单粗暴,发现一次一千块钱,不管是谁,这个事情很简单,奖励举报人500元,效果很明显,两栋楼里差不多有五千名员工,没有进到在楼里抽烟的,这是很简单的方法,没什么道理可讲。
搜狐健康去年有一个很大变化,搜狐健康以前更多的是行业媒体,报道医疗界很多重大新闻、重大事件,从去年开始,改成科普性:第一,我们要服务于健康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搜狐作为一个大众媒体,要服务于普通读者和网民。我们去年有一个很大变化,胡大夫都已经入住搜狐,把搜狐做成医生自媒体平台,自己在上面写文章,科普读者,把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带来的威胁都告诉读者和网民怎么样自己预防和避免慢病。
著名营养教育专家贾梅
平衡膳食有助预防慢性病
贾梅:在控制慢病这样一个大的话题下,给做营养工作的专业人员一个机会,谈谈营养对控制慢病有什么重要作用。谈到老百姓或者消费者,我们在做临床医生时候经常谈到病从口入,那是讲传染病,现在老说慢病,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同样是病从入口,大家都提到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很重要,不是说不让你吃,非常关键的是吃平衡的膳食,什么是平衡的膳食?中国经济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告诉老百姓每天的膳食准备应该是时间样的,以及应该有多少量。
说到过去,我们强调吃的饱、吃的好,现在特别提倡吃的对,什么叫对?我们要用老百姓听的懂的语言、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信息帮助他们改变生活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把健康行为落实到行动中去,同时,预防慢病,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营养专家最重要的作用是给一个科学、准确的信息,避免老百姓不知道去哪找信息,什么是酸性体制、什么是酸性食物,很误导他们,大家没有通俗准确的信息。
2013年1月1号食品安全法已经提到了,就是营养标签管理办法,对于老百姓来说,我想平衡膳食,可是我买食品时候,我们怎么看营养标签,那么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字,那么多数字,在座的都是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自己学会包容,给老百姓讲你看营养标签时候就看营养成分表最后一列,最后一列其实就是百分数,就看百分比里面的数,比如30%、40%钙的摄入量,时间这个食品提供的钙是全天需要的30%、40%,如果说到钠、盐或者脂肪,如果达到80%、90%,你一定要考虑我怎么填补其它食物,或者减少一部分食物里的调料包,“这就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平衡膳食。”
大会期间,贾梅接受媒体专访
在工作中,我也发现营养专家提出的东西老百姓听不懂、看不明白,也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在北京、上海做过研究,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基层卫生工作者,如果有很好的营养教育培训,胡教授提到了,治疗心血管病都有五大处方,其中都要有营养,我们为什么觉得基层的重要呢?要找谁呢?一定找身边的基层卫生工作者,他们能够用老百姓听的懂的语言告诉老百姓,老百姓有问题可以到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这儿寻求健康、准确的信息:
第一,营养专家要告诉老百姓要吃的对;
第二,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传播环节,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能够跟老百姓亲身接触,能够给予科学的指导,“把知识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才能对控制慢病或者预防慢病起到很重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