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高峰,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也差。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开车或乘车,不仅事故风险增加,还会带来健康损害。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车内人员的血压会明显升高,且影响可持续24小时。
华盛顿大学环境与职业健康科学教授乔尔·考夫曼完成的一项早期实验发现,在受控环境下,接触废弃柴油可导致血压升高。如今,考夫曼教授又开始研究与道路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尤其是汽车尾气)对血压和视网膜脉管系统的具体影响。团队驾车带领16名22~45岁的参试者在高峰时段驶上西雅图市区道路,并在驾驶前、行驶中和驾驶后24小时内,测量了参试者的血压变化以及视网膜相关指标变化。前两次驾驶过程中,允许未经过滤的道路空气进入车内;第三次驾车时,车上配备了可阻挡86%颗粒污染物的高质量空气过滤器。三次驾车过程,参试者均不知道自己是处在清洁空气中还是道路空气中。对比结果显示,与使用过滤器相比,呼吸未经过滤的空气会使驾车者及乘车人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平均升高4.7毫米汞柱和4.5毫米汞柱。血压的这种增幅在开车大约1小时后达到峰值,并至少保持24小时。
研究人员表示,交通污染导致的血压增幅与高钠饮食的影响相当,这可能是由汽车尾气、刹车和轮胎磨损,以及道路灰尘等复杂混合颗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