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和盐都是常见的不可缺少的调味剂。
而我们也都知道,过量食用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盐超标,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风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胃粘膜等。
而“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过多的糖会加速衰老、影响智力、损伤视力、诱发肥胖……
虽然现在很多人为了健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糖和盐的摄入。但你可知,其实我们身边隐藏着比二者更可怕的“健康杀手”!
放多了的味精
在超过120℃的温度下,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其致癌性,只是会失去鲜味。
但味精虽然无毒无害,却含有不少盐,如果吃味精的同时不减少食盐等其他钠盐的摄入,容易钠超标。
而高钠饮食容易带来肥胖,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及饮料中的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人体以最快的速度吸收。
果糖的分解代谢是在肝脏进行,过量摄入果糖,会促使肝脏超负荷工作,长期如此易导致脂肪肝;人胖以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
奶制品、火腿肠、面包、蛋糕、方便面,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由于制作、保存、运输以及保持风味的需要,难免会加入一些防腐剂,而丙酸则是最常使用的一类防腐剂。
人体结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膳食纤维生成丙酸,而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其能调节免疫、改善系统性炎症,减轻高血压造成的心血管损伤。
然而外源性的、添加在食品中的丙酸对人体的影响则完全不同。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外源性丙酸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名健康人开展了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餐食中添加1克丙酸盐,另一组添加安慰剂。
结果显示,进餐后不久,丙酸盐组受试者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水平明显增长。
由此证明,丙酸盐可能会作为“代谢破坏者”,潜在地增加人类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反式脂肪酸更耐高温、不易变质且能提高产品持水性,增添食品酥脆感,从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制作各类饼干、糕点的原料中,包括植物性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沙拉酱、代可可脂等。
而这些“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人体非必须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很大伤害!
发表于国际期刊《Neur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能是全因性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其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
因此,为了健康,最好少吃精加工食物,多选择天然的、少加工的食物,同时还要控制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