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空腹抽血到底需要“空”多久?国家卫健委给出一套标准答案 下一篇: 中医说“秋冬养阴”,糖友应该如何利用秋天...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健康生活
50岁和70岁发生了心肌梗塞,后果会有啥不同?原因是什么?
2020-11-04
来源:天天听健康
10686
0
张先生的同事上周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是在单位发生的,等救护车到来时人已经不行了,根本没有挽救的机会,可惜了同事则50出头,丢下了妻儿老小就走了。但有个问题张先生想知道是为什么?半年前他的邻居、一位70多的老人在家也发生了心肌梗塞,但经120急救送到医院捡回了一条命,难道年龄越小发生了心肌梗塞越凶险吗?

  

张先生的同事上周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是在单位发生的,等救护车到来时人已经不行了,根本没有挽救的机会,可惜了同事则50出头,丢下了妻儿老小就走了。但有个问题张先生想知道是为什么?半年前他的邻居、一位70多的老人在家也发生了心肌梗塞,但经120急救送到医院捡回了一条命,难道年龄越小发生了心肌梗塞越凶险吗?

【医生评析】

首先要说的是,张先生的同事发生的是猝死,是心肌梗塞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而他的邻居之所以能捡回一条命是因为发生了程度较轻的心肌梗塞,只要及时疏通堵塞的血管就可以解除危机。事实上,年龄越大的人发生心肌梗塞后死亡的风险越大,但我们经常见到四五十岁的人发生了心肌梗塞后失去生命的更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导致这种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肌梗塞的救治是否及时,因为心肌梗塞的黄金治时间只有2个小时,除非是发生了心脏破裂等最凶险的情况回天无力外,能否做到把预防工作做在前以及是否能及时发现心肌梗塞,是有没有机会挽回生命的关键。

来看这样一组临床统计数字:在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人群中,25-34岁年龄组,90%以上在院前死亡,意味绝大多数人根本来不及去医院;在35-44岁的年龄段中,80%在去医院前死亡;年龄55-64岁的人,院前死亡率大约是70%;65岁以上的人,院前死亡率是60%。

需要说明的是,这组数字并非是说年龄大的人心肌梗塞发生后死亡率就低,而是表示年轻人发生的心肌梗塞往往比老年人的发病程度更严重,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肌梗塞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斑块在某此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斑块中的粥状脂质物暴露在血液中引起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堵塞了血管致使心肌受损坏死。由此可见,要防治心肌梗塞一是要阻止延缓血管上形成斑块,二是要避免斑块发生破裂,三是要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由于斑块并非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导致斑块发生的因素最多见的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的长期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大多都会得到及时干预治疗,尤其是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时,老年人往往还会服用降脂药,在严格控制血脂的同时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也会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这些措施都大大降低了心肌梗塞发生的风险。此外,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对心肌梗塞发生前兆关注度更高,也为得到及时救治赢得了时间。

反观中青年人,首先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人认为心肌梗塞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实际上现如今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饮食不节、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经常熬夜等导致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中青年人中更为严重,使得血管病变发生越来越低龄化,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大且病情凶险程度更高,可以说人为地造成了中青年人心肌梗塞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后果。

因此,中青年人要避免心肌梗塞猝死等严重后果发生,就要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即使没有身体的不适也要定期体检,尤其要将与血管病变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客观指标控制达标,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猝死的发生,主要指标包括:

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

血压力争保持在130/80mmHg以下

血尿酸男性不超过420 μmol/L、女性不超过360 μmol/L

低密度脂蛋白力争控制在2.6mmol/L以下

腰围男性保持在85cm以下、女性保持在80cm以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这些指标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后仍然不能达到要求,就要及时服用相关药物,把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去除掉,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的发生。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