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中午,李翔坐在G672次列车15号车厢的椅子上,等待着进入郑州东站的那一刻,一旁是他的妻子和一对不到一岁的双胞胎孩子。原本一切顺利,但突然他感到胸口有些发闷,额头上开始渗出了虚汗。很快,他呼吸急促起来。李翔下意识地右手捂住了胸口,身子渐渐地从座椅上滑了下去。面对丈夫突然的变化,妻子抱着孩子不知所措,慌乱地寻找列车员寻求帮助。
列车员开始通过广播向乘客寻求援助。不多时,一位老者和一位年轻人从二车厢一路小跑地赶到了李翔的身旁。老者迅速断定李翔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他知道此时的李翔血管被堵死了,心脏严重缺血,需要想办法尽快疏通血管。
老者从李翔妻子的话语中知道了他在2006年就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是2013年因病情稳定便停药了。让老人感到庆幸的是,列车上配备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辅助药物阿司匹林,而前排一位乘客掏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老人接到手心中,下意识地数了一下:30粒。
“快与河南省人民医院联系。”这位老人对旁边的年轻人说,“让医院做好救治的准备。”大约11点30分,一辆救护车停在了郑州东站。12点的时候,躺在车里的李翔被送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
此时的郑州阴雨绵绵,但是老人始终陪伴在李翔的身边,甚至和医护人员一起推送病人。12点20分左右,李翔被推进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而这位老人将病人亲手交给了他的学生高传玉,并一起制定好抢救方案。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高主任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手术持续到下午两点,李翔的心率逐渐稳定,血压和心跳都开始恢复正常。然而,当一切都妥当的时候,李翔的妻子却看不到这位老者了。其实,当李翔还在手术的时候,这位老人悄悄地离开了医院,坐飞机赶到了淄博,因为当天还有27个病人等待着他的义诊。
很多参与救助李翔的普通乘客并不知道老人的身份,但是当这件事被人们发到了网上的时候,有“好事者”发现,这位老者的名字叫胡大一,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在他的诸多头衔和待遇中,有一条是“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位网友在查询胡大一的资料时发现了这句话,并将它发到了网络上,“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我似乎明白了这则胡门家训。”
胡大一,男,1946年7月生于河南内黄县宋村乡北沟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出生在名副其实的名医之家。父亲李公恕是位眼科名医,曾为中南地区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母亲胡佩兰于194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迎接的新生命不计其数。1986年,70岁的胡佩兰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退休后,坚持在社区坐诊20多年,每周一至周六,风雨无阻。
随行人员口述:
胡大一教授乘高铁途中抢救心梗患者
在顺利完成“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走进灵宝”大型公益活动后,10月25日中午,我随胡大一老师,医药卫生报社杨力勇社长等专家乘高铁672次从三门峡赴郑州。胡老师要从郑州转飞机去济南。
11点左右,刚过洛阳,列车广播15号车厢有心脏病患者,需要医生帮助。我和梁军大夫在13车厢,听到广播我们立即前往15车。患者中年男性,手捂胸口,大汗淋漓,神志尚清。梁大夫询问得知患者06年做过支架手术,现胸痛胸闷难受,刚有呕吐,脉搏正常,判断应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我们立刻帮找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患者前排乘客恰有阿司匹林,旁边一老先生和列车员赶紧从包里拿出速效救心丸。
正在这时,胡大一老师和杨力勇社长从2号车厢匆匆赶来了。胡老师问明情况后嘱患者立刻嚼服300mg阿司匹林,又服10余粒速效救心丸,嘱放倒座椅尽量让患者平卧。期间列车长也过来了,胡老师嘱其呼叫救护车,要求赶紧帮助安排就近救治。正好患者要从郑州东站下车,胡老师嘱我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高传玉主任,让做好救治准备。高主任接电话说立马行动,列车中控呼叫救护车也联系安排到位会。患者媳妇带着1对一岁左右的双胞胎,还有很多行李,她突然面对此事,觉得非要常为难不愿马上去医院。胡老师严肃告诉她,时间就是生命,要争分多夺秒,不能拖延。患者做过支架手术,久慕胡老师大名,表态按胡老师意见办。列车员和旁边乘客上前帮患者媳妇扎好行李和双胞婴儿推车。我迅疾跑到2车厢帮胡老师行李箱拿了过来。11:33火车提前4分钟进站,身穿‘’河南急救‘的医务人员在站台迎接。和急救人员接洽后,胡老师担心有闪失,和急救人员一起护送患者出站,上了救护车并要求护送患者到省人民医院。我和郑州中心医院李晓燕护士长打出租车随其后,帮患者行李婴儿车送到医院。
20分钟到达省医急诊部,高传玉主任在急诊待命。各项急诊检查明确诊断:右冠下壁心肌梗死。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开通血管!
12:30胡老师高主任等推送患者进导管室。12:40高主任团队开始开通血管。看到手术开始,胡老师和我们离开医院赶机场。下午14:30,高主任来电,患者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术中患者心脏停搏,紧急抢救,有惊无险,球囊扩张血管开通,送监护室,各项指征稳定,抢救成功。
在机场路上,我问胡老师,为啥还要护送到医院?胡老师说,急性心梗救治争分夺秒,担心中间出现变故耽搁救治。实际上,在医院急诊室,患者媳妇说放过2个支架了,就是不同意再造影放支架。神志清楚的患者给他媳妇说:‘’我早听说胡大一教授,他和老爸同龄,这次有幸遇见,比老爸待我还好。我们一切听胡教授的! ‘’ 是啊,遇见胡老师,真是他的福气啊!急性心梗,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效果越好。耽误不起啊!
这次生命接力,胡大一老师第一时间到现场,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生命,宛若定海神针,指挥若定。特别是亲自护送患者到医院进导管室,为救治争分夺秒赶时间。从11点高铁广播通知到进入导管室,这么复杂的体系,前后不足100分钟!!在生命最佳救治时间窗内立即救治,最终成功挽救了年轻的生命!为胡大一老师感动!
在救治过程中,672次列车长(丁姓),高传玉主任团队,我们一行梁军王领军李晓燕等医学志愿者,医药卫生报社杨力勇董文安社长一行,急救体系医务人员,患者旁边的乘客,郑州东站的值班人员等等,都以自身的行动为拯救生命而努力,处处是爱心,处处都充满暖暖的正能量!
672高铁患者这次急性心梗救治过程,毫无疑问是急救的经典案例。高铁上发病,100分钟左右就能开通血管,真是传奇!了解医学体系,亲历救治全程,方能体会惊心动魄!!真的是传奇! 一声广播呼叫,瞬间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力量!在最权威的医学大家指挥下,奏响了一曲美妙的拯救生命的乐章!!
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