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
上了年纪,各种疼痛逐渐会多了起来,骨头疼痛便是其中之一,但多数老人第一认识中就以为关节疼痛或者磨损疼痛。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时会给自己的健康增添风险”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李剑说,骨头疼痛还要多个心眼,因为多发性骨髓瘤也往往潜伏其中,该病的中位发病年龄59岁,但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发病率有所增加,“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血液肿瘤疾病。”
资料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但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程度偏低,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近三分之二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
近日,为提高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引导患者做到及早发现疾病,进行规范诊疗,一个专项宣传项目在京举行,多位血液科专家到场进行宣教,称患者若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建议同时到血液科就诊,做到尽早发现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在去骨科、肾病科的同时,不妨也考虑去血液科就诊。”
陈文明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教授说,多发性骨髓瘤除了需要进行早期、及时的诊疗,另一关键是需要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实现足量、足程治疗,从而达到疾病可能的最大缓解、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VISTA研究[3]显示,84%的患者在8个疗程时(24周)获得最大疗效,而其余患者(16%)是在更晚的时间获得最大疗效。
路瑾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路瑾称,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不能仅靠某个单独的学科,“也需要血液科医生和骨科、肾内科等多学科医生通力合作,促进并优化临床转诊,以有效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率。”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数量的增多,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治疗方面:2013年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和2015年《NCCN [4] 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均推荐以注射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核心方案。
社会公益方面:2013年12月,中国癌症基金会开展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援助项目,旨在减轻低收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2014年12月,青岛市政府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纳入到“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的特药救助药品清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