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亿的头条用户在讨论健康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大家对健康内容的关心偏好和阅读痛点在哪里?下一个健康的流行趋势会是什么?
大会现场
2015年12月2日,由今日头条、健康报社联合组织,并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战略合作的“算数健康数据发布会”在京举行,看看你关注的健康上“头条”了吗?
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健康报社社长邓海华,健康报总编辑周冰,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宣传员白岩松,今日头条副总裁赵添,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及人民医院眼科副教授王凯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数据。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健康信息传播源要准确、科学,才能真正地对大众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公众的健康素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报社社长邓海华:做了《传播健康新形态,专业拥抱大数据》的主题演讲,称经过80多年的积累,《健康报》的健康数据库里面已经拥有了成千上万条权威的科普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内容的信息、内容的数据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的挖掘,借助《健康报》权威的内容优势,针对性地开发特定人群、特定病种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为公众为行业提供更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健康资讯和健康服务。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高质量的科普知识借助健康大数据的平台能发挥出大范围的传播、发布功效,有效地帮助居民提高健康素养,增强对真伪信息的判断能力,让老百姓真正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真正做到“我的健康,我做主”。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宣传员白岩松:从数据与常识、内容、改变等方面的关系来做主题演讲,称如何把防护常识转变成行为,是我们在拥有数据之后一定要去思考的事情,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上,吸收对自我健康有用的信息,屏蔽不良的健康信息,让自己和身边的亲友拥有正确的健康管理知识,保障自我身心健康。
●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怎么传播呢?这需要一个高效的传播技术平台,今日头条通过不断开拓优质的、准确的、高质量的内容源,加上精准的推送,等于让健康教育插上了翅膀,有效地到达信息接收终端(受众),增加了受众吸收健康素养的粘性。
●今日头条副总裁赵添:做了《两微一端时代,信息平台的能量与责任》主题演讲,称今日头条在健康传播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开展:第一,严格准入,即入驻方必须具备专业的资质,除了生产优质内容,同时提供相应执业的资质证明;第二,精准打压,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文章做筛选,哪些文章是虚假的,哪些文章是低质资讯,自动做降权推荐或屏蔽,让更少的人看到它,净化健康领域信息的环境;第三,完善健康传播服务系统,让受众(用户)对需要的健康信息唾手可得。
●北大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主要从疾病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大众主要关心的哪些疾病。头条上最关注的前20种疾病是什么?排名前16—20位的,胃炎、扬威、低血压、痔疮、骨质疏松,11位开始动脉硬化、中风、胃癌、肝癌、肺癌,这里面我们注意到出现了三种肿瘤,再往上看进入到前10位,从第6位开始分别是心脏病、贫血、乳腺癌、肠癌、冠心病,这里面又出现了两种癌症,再往上看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糖尿病、便秘、高血压、感冒、失眠。
排名前20位的疾病种类,第一位是糖尿病,第二位是便秘。这跟我们现在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大家经常都是白领久坐不动,一对电脑就是一天,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便秘的发生。女性尤其在孕产期更容易发生便秘
●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健康是每个人最为关心的第一类诉求,无论是童妇、男女老少、性别地域等,健康都是第一位的。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大健康信息的供给,使得人们满足健康消费信息需求提升全面的健康素养,但与此同时,各路的信息鱼龙混杂,所以,我们要鼓励健康传播和信息提供的优秀平台脱颖而出,希望像今日头条这样的C端资源大户能够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讲者及领导、专家分享的健康数据思想主要体现以下六大方面:
一、41-50岁最关注健康类资讯 女人比男人更爱惜身体
在3.3亿用户当中,对健康关注度最高的为41-51岁人群,这一年龄群体中,关注健康资讯的人占比超过了三成。而这一年龄段人群也最容易被慢病“盯上”。紧随其后的是50岁以上、31-40岁、24-30岁这三个年龄段,这些群体中关注健康的人数占比都超过两成,其中50岁以上阶段已经非常接近三成;而18-23岁及18岁以下年龄段中,健康类资讯的关注者各只有一成多。
对健康资讯关注度比较高的人群并不来自不相信眼泪的“北上广”——排在前五位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西部省份,其中青海省最高,超过27%的头条用户关注健康资讯,新疆、云南、甘肃、宁夏则紧随其后。
要是换成性别角度,会有什么有趣的结论呢?相比男性的大大咧咧,女性无疑更为关注自身的健康。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中,女性(83.96岁)比男性(79.73岁)整整高了4.23岁。
二、4-5月掀起全民减肥潮 对“中间部位”最上心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所以为了不伤悲,四月可以说出现了全民减肥潮,“减肥”以3500多万的“身价”一跃成为健康类资讯的阅读量“头条”。而到了5月,这一话题的阅读量更是飙升了1500多万,达到5111万。
而在与减肥相关度最高的锻炼方式中,跑步处于领“跑”地位,阅读量达到5280多万。其实,刷刷朋友圈,就可以知道小伙伴们有多爱晒步数了。瑜伽、慢跑、仰卧起坐以及深蹲也都位列前五。
那么,小伙伴们最想减哪些部位呢?从关注度来看,3.3亿头条用户更关注中间部位——腹部和臀部,其中腹部的阅读量超过了7680多万。此外,大家还关注“象腿”、小腿与胸部。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32.0%和67.6%。看到这些数字,真的会让人伤悲!
三、牛奶和鸡蛋哥俩好 关注度一直比较高
“营养”、“蛋白质”、“维生素”……在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上,3.3亿头条用户显然对于摄入的能量更为关注,这三个关键词的阅读量都接近或超过3000万。与此同时,“热量”的关注度也在往前逼近。
而说到与“营养”相关度最高的食物,蜂蜜最受追捧,相关阅读量为8780多万。而牛奶和鸡蛋可以说是哥俩好,尽管曾经有很多谣言说它俩不合,但是在排行榜上却紧挨着,相关阅读量也超过8000万。其次是红枣、香蕉、枸杞、西红柿、大蒜、山药及酸奶。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与十年前相比,2012年居民粮谷类食物和蔬菜、水果摄入量基本持平,仍低于推荐量。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上升,豆类和奶类消费量略有下降,远低于推荐量。
四、中医养生比较火 睡眠问题关注多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你是不是一入睡就失眠。关于养生,“睡眠”的关注趋势一直走高,到了今年10月份已达到3000多万。这其中有不少人正在“失眠”。通过对慢性失眠患者和正常对照的研究发现,部分有生理性觉醒特征的慢性失眠病人(40%),患有高血压的风险超过正常人300-400%。
虽然关注睡眠的人不少,但显然国人更爱“面子”,因为在养生类别中,皮肤整体相关度最高,单月阅读量一度超过了4000万。
要说到关注趋势增长最为明显的,那要数“中医”。去年11月份的阅读量为1200万左右,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到了今年10月份,这个数字已翻了近两倍,超过了3000万。
从头条号中西医阅读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中医类文章仅仅是西医的1/2,单是其收藏量和分享量却是不相上下。显然对于中医的热爱,并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毕竟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壮年用手机比较多。
近年来各种按摩APP火爆,再加上针灸减肥排毒等,所以中医也受到了热捧。不过,今年,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解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时吁对大家对中医养生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和运用。
五、女性及30岁以下人群 最关注“肠”通问题
在头条上最受关注的疾病中,它排在第二位,阅读量超过6亿;相对男性来说,女性也更为关注它,排在了榜首的位置,阅读量达到了3.1亿……它是谁?答案揭晓,它就是让不少人有难言之隐的便秘。
在统计中发现,相比中老年人来说,竟然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为关注是否“肠”通,一年的阅读量接近3亿。这或许与年轻人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为帮助公众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改善肠道健康状况,国家卫计委新闻宣传中心建议:在控制食物总能量的基础上,少食多餐,不要错过早餐,深夜不大量进食;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吃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经常进食全谷物和豆类;每周吃鱼3至5次等。
六、江西省看重五种常见癌 香港地区最关注糖尿病
阅读量6.15亿!在最受关注的疾病当中,糖尿病以超过6亿的“身价”荣登榜首。而在头条上最为关注糖尿病的并不是大陆的省份,而是香港地区,当地关注糖尿病的人数比例达到了42.5%,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四川、江苏、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新疆和江西,比例都超过了40%。
据香港糖尿联会官网显示,每10个香港人当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亦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卫生署资料显示,港人出现体重过重的情况达四成之多。
而在最受关注的20种疾病当中,有一个家族是最庞大的,那就是肿瘤(癌症),有5种之多。包括乳腺癌、肠癌、胃癌、肝癌与肺癌,占到了1/4。其中,江西省最为关注,该地区有超过32%的人关注这五种肿瘤,不过,这仅比排在第二位的江苏省高了0.28个百分点。福建、香港、四川、海南、湖南、上海、湖北及安徽也都依次排在前十位。
而这与癌症发病率也有极大关系。据2012年癌症有关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