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这4类人群,易被肺结核“缠上”! 下一篇: 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用药该注意什么?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疾病防治
“造口人”的生活,你根本就无法想象!
2022-02-27
来源:腾讯医典
14547
0
慢病界:这些人因为罹患癌症不得不失去肛门……

  

得过痔疮的人,都曾被肛门折磨得痛不欲生,如果有一天,因为罹患癌症不得不失去肛门,你愿意吗?

“造口人”,就是这样一群失去肛门功能的人,他们因为结直肠、膀胱等部位严重疾病(如肿瘤),需要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来延续生命,医生在腹部开一个口,将肠管固定在腹部皮肤上,佩戴专门的造口护理装置来收集排泄物,往后的余生,依靠“人工肛门”过活。

根据已故的中国现代肛肠外科创始人、中国造口之父喻德洪教授估计,我国每年新增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目前累计已超过100万人,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过去,受造口用品的限制,造口患者每天因形象、异味等原因羞于见人。如今随着先进造口用具的改良和新型辅助治疗手段,造口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开始重获尊严和自信。


“粪袋子”不可怕,勉强保肛反而痛苦

9月28日,下午2点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结直肠肿瘤科)造口病房。

55岁的陈瑞芬刚刚完成术后第一次造口处理,拖着虚弱的身体,慢慢踱步到门外,扶靠着一张桌子,等待正去缴费的丈夫。

半个月前,因为查出直肠癌复发,陈瑞芬夫妇从1600公里外的四川达州慕名来到北京肿瘤医院,这里有全国最早成立的大肠癌诊疗专科,2015年10月成立了全国首家造口病房,这里每周二和周五有造口门诊,一下午门诊要挂出80多个号。

“我之前身体很健康,喜欢吃蔬菜,吃肉不多,也不吃辣,真想不到会得这个病。”操着一口川味普通话的陈瑞芬低声地告诉记者,这不是她第一次遭遇直肠癌,2017初在重庆完成第一次直肠癌手术,医生当时为她保留了肛门,但一年后不幸复发,9月14日在北肿做了第二次手术。

陈瑞芬有个令她骄傲的女儿,硕士毕业后在重庆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当医生,这次来北肿也是女儿通过熟人介绍过来。但更多的时候,陈瑞芬脸上一直挂着被病痛折磨的愁容,两个月前还有100斤的她,经过一段时间手术和化疗,瘦到了80斤左右,目前只能吃流质食物,比如玉米糊、藕粉等,总是饿得发慌。

被直肠癌连续抽中两次,她怎么也想不通,心里一直不甘心。陈瑞芬是家里的老大,经常操心各种家人的事情,有时精神压力比较大,她猜测,这可能是癌症找上她的原因。

尽管第一次直肠癌手术陈瑞芬幸运地保住了肛门,但这一次的复发还是没能幸免,医生依据病情切除了肛门,为她做了造口,以后的日子只能与“粪袋子”为生,这一点让她满是遗憾和难过。

“70~80%的病人在保留肛门手术后,存在直肠前切除综合征,有些病人症状很重,比如大便次数非常多,达到每天20~30次,这些病人很痛苦,肛门很难控制自己便意,非常影响生活和工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教授坦言,事实上,在切除肛门括约肌进行永久肠造口后,病人生活质量未必变差。

直肠癌患者保不保肛,不由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由肿瘤长的位置决定的。医生手术前只能做一个大概的判断,如果肿瘤长在离肛门太近、5厘米以内的位置,在切除肿瘤时,需要把直肠和连着的肛门一起切掉。

曾有过这样的直肠癌患者,宁死也不做造口,坚持恳求医生留住肛门,医生万般不得已为他保留了肛门,却无法清扫病变部位前后的肠淋巴结,留下了隐患,一年之后肿瘤通过淋巴扩散转移,他再次找到医生时,已经无济于事。

武主任表示,对于一部分高龄病人或各类基础疾病(糖尿病、肛门失禁等)比较多的病人,保肛手术容易出现吻合口漏或出血,对病人生命影响很大,不建议做保肛手术。而如今的一些新技术研究和方法,比如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法和最新改良的造口护理产品,已能很好减少病人并发症,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宋丽莉医生介绍永久性造口患者如何面对人生:

从钢圈到“橡皮泥”,造口用品提升帮患者重拾尊严

一旦做了造口,就再也离不开造口袋和底盘了。一件式还是两件式?开口袋还是闭口袋?选择好适合自己的造口用品,成了造口人需要格外考虑的问题。

我国著名结直肠癌权威、中华医学会原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曾表示,造口患者多以恶性肿瘤患者居多,他们术后大小便通过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出院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泄物。他们不但经历疾病的打击,而且还要接受使用造口器具收集自身排泄物的折磨,多数患者心理上承受不了多重打击,使其生活质量低下。

过去,造口袋没有附带过滤器,排泄物的气味可能会泄漏出来,造成身上挥之不去的异味儿,又或者造口袋意外鼓起,在公众场合造成尴尬。这些造成的形象受损、对异味的担忧,给造口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限制了他们的正常社会交往活动,极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国际造口治疗师张洁介绍造口用具的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护士长张洁,是一位国际造口治疗师,她向记者介绍了造口用品的“前世今生”。

大概30年前,最早的造口袋是用一个钢圈或暖壶盖一样的东西,外面接一个简易塑料袋,病人造口直径大小完全不一样,钢圈大小却不能变,这样大部分的皮肤会外露,粪便长时间浸渍皮肤,膀胱癌病人也会出现尿液浸渍,造成了皮肤炎性反应以致破损。

如果病人清洁比较及时,炎症可能会愈合,但这种炎性反应的情况还是会反复,不断的破损和愈合会造成假疣性炎性增生,好似一层瘢痕样、很黑很厚的炎性角质层,这时会出现痒、疼、皱的感觉,病人刚开始不觉得有问题,但后面不适不断增加,才慢慢才有了感觉。

后来,出现了可粘贴式造口袋,清洁就方便多了,病人可以剪裁成合适的大小,但老年人剪大剪小不同,可能造成浪费,剪裁大了也可能出现以前的炎症反应问题。

现在,最新的可塑型式底盘,不用剪子剪,可以像橡皮泥一样用手扒开,需要多大就放多大,避免了携带剪刀不方便,从过去简单到现在人性化需求,有了很大改善。

与此同时,过去佩戴钢圈时病人毫无尊严可言,只要大便不流出来就十分满足了,后来出现的可黏贴式、可塑型式造口底盘密封较好,味道也能杜绝,造口人与他人相处时毫无区别,更有信心和尊严的与他人交流相处。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