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高,易凝血,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而且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易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这些都是机体的正常反应,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却是艰难时刻。今天小编,告诉大家11招,帮你给心脑“降温消暑”。
1. 晨练别太早,高度警惕“魔鬼时间”
夏季的清晨是一天里最安静凉爽的时间,许多老年人都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来健身运动。但这个时间段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段。此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粘稠度上升,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心脑血管病人容易心肌缺血、心梗和脑卒中,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应避开这个时间段锻炼。
2.动静要适宜,不可用力“过猛”
运动时活动强度适量,时间不宜太长。可多做一些中、轻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建议运动的时间一般为15-40分钟,一个星期三次。其实最保险、经济的方法,就是经常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这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帮助。站立下蹲,不可过猛,以免意外发生。
3. 补水很重要,不渴也要喝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应主动补水,标准以每日1500ml尿量为准。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温水。
研究表明,绿茶有很强的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良好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心脑血管患者的首选夏季饮品。
4.随身携带救命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如心得安、消心痛、丹参片等。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亚硝酸异戊酯等抗心绞痛药物。
5.饮食要注意,大便要通畅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压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少食肥腻的食物,切记暴饮暴食,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适当进食粗粮有利于通便。饭菜不宜过咸,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6.温差别太大,避免空调综合症
空调综合症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温差骤然变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脏工作量突然加大,冠脉突然遇冷会发生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塞。因此夏日开空调不要太低,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25℃左右为宜,与室外的温差以8℃为宜,不应紧闭门窗。
7.牢记“3个半分钟”,防治致命事故发生
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这样能有效防止许多致命性意外事故的发生。
8.膳食要“好色”,红黄绿白黑
心血管病患者在夏季膳食问题上一定要“好色”,红黄绿白黑通吃最好。红是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100ml,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黄是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能减轻动脉硬化;绿是指绿叶蔬菜;白是指燕麦粉、燕麦片,每日50克,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黑是指黑木耳,每日5-10克,对降低血液粘稠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9.勿暴饮冰水,以防招惹“心梗”
天一热,大家都喜欢冷饮,猛喝冰凉饮料来降温是主动去招惹心肌梗死等“恐怖分子”。医生发现,只要饮用3杯以上冰水,心电图几乎都有变化。
10.半小时午睡,可换安全健康
调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可能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有关。
11.“戒骄戒躁”,心静危险少
据调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人们情绪往往容易变得焦躁不稳定,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要警惕。最重要的养生方法是稳定情绪,淡泊宁静,再热也要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