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Purine)是一种碱基,在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为尿酸1人体血尿酸过高就有可能导致痛风。痛风(Gout)是男性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2,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进而引起身体损伤的一种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主要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
因此,控制嘌呤摄入量对痛风患者非常重要。流行学研究表明痛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治疗负担也逐年加重3痛风的频繁发作显著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4,所以对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避免高嘌呤膳食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关键措施之一5。
由于动物性食品多为高嘌呤食物6,所以干豆类及豆制品就成为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优质的蛋白质来源,目前有研究认为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含有较高嘌呤,痛风患者不宜吃豆腐,但也有观点认为痛风患者可以摄食豆制品,这就给高尿酸血症患者或痛风患者膳食选择造成了困扰。
痛风病人是否能食用豆制品,关键在于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是不是达到痛风病人的禁忌标准。就慢性痛风者而言,每100克中嘌呤含量在150毫克以下的食物(鲤鱼、鸡鸭鹅肉等)是不用严格禁忌的,但是要求进食量不宜过多。而每100克中嘌呤含量超过150毫克的食物(动物内脏、沙丁鱼、鱼子、浓肉汤等),都是痛风者应该禁忌的食品。而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嘌呤含量在75毫克以上的食品都属于禁忌。
图1反映了各类干豆中嘌呤的含量7
从图1可以看出,单纯干豆类中,嘌呤含量的总趋势为蚕豆>黄豆>绿豆>微豆>黑豆>红小豆>白芸豆>红芸豆。
图2反映了各类豆制品中嘌呤的含量8
从图2可以看出,豆制品中,豆粉中嘌呤含量最高,呈现出豆粉>腐竹>豆皮>纳豆>内酯豆腐>干豆腐>豆腐块>水豆腐>豆浆。
结合上述两张图表,可以看出,根据之前的标准,蚕豆,黄豆,绿豆,微豆,黑豆,豆粉,腐竹,豆皮这些食物应严格控制食用。而红小豆,红白芸豆,纳豆,内酯豆腐,干豆腐,豆腐块,水豆腐及豆浆只要控制量,并不是严格禁止食用的。而值得注意的是豆腐这种豆制品,特别是含水量较多的南豆腐,由于其加工过程中嘌呤物质流失转化,其嘌呤含量仅有13毫克左右,远远低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品。而与之相反的豆浆,因为嘌呤易溶于水,所以对于痛风病人来说,应尽量少摄入豆浆。
总结起来,适量豆制品的摄入并不会使痛风病人的疾病加重,原因有两点:
1. 豆制品带来的嘌呤量有限
人体通过豆制品摄入的嘌呤总量并不多。虽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类的嘌呤含量与瘦肉类相似,但须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豆类与肉类的摄入量却相差较远。同时,在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所以,吃同样重量的豆制品,摄入的嘌呤又要比直接吃黄豆少得多。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摄入豆制品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嘌呤量是有限的。
2. 豆制品中嘌呤组成有差异
除摄入量不同外,豆制品与肉类中的嘌呤组成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发现大豆中嘌呤的组成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占嘌呤总量的96%以上;而肉类中的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占嘌呤总量的60%以上。嘌呤组成不同对最终尿酸的生成也会造成影响,因为在代谢时,大都豆中的腺嘌呤转化生成尿酸的步骤繁琐,速率较低,而肉类中的次黄嘌呤可直接经过黄嘌呤代谢成尿酸,相对直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即使摄入和肉制品相同量的豆制品,其代谢生成的尿酸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痛风病人是可以吃豆制品的,但必须严格控制食用的剂量,适量摄入豆制品不会引起机体血尿酸水平升高及痛风发作。而且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适时调整。而在食用豆制品前经热水浸泡漂洗,可进一步减少嘌呤的摄入。
参考文献
[1]荣胜忠,邹立娜,王朝旭等.中国常见植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J].卫生研究,2012,41(1):91-95.
[2]HowardS.Smith,Donna Bracken,Joshua M.Smith.Gout:CurrentInsigh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The Journal ofPain,2011,12(11):1113-1129.
[3]ChoiH.K.Gao X.Curhan G.VitaminC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A ProspectiveStudy『J].Arch InternMed,2009,169(5):502—507.
[4]TauscheAK,PanznerI,Aust D,etl.Disabling gout[J].Lancet,2010:376,1093.
[5]G6rardReach.Treatment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gout[J].Joint Bone Spin,2011,78(1):456-459.
[6]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等.中国常见动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J].营养学报,2012,34(1):74-78.
[7] 荣胜忠,张艳男,王栋等.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6):61—63.
[8] 荣胜忠,张艳男,王栋等.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