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科普 > 医学前沿
OSA是什么?
2015-10-09
来源:中国慢病管理网
16068
  

  OSA是什么?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简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连续7小时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s以上(含10s),或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而引起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Apnea,OSA)是一种睡眠障碍,其表现为睡眠时呼吸停止,指喉咙附近的软组织松弛而造成上呼吸道阻塞,呼吸道收窄引致睡眠时呼吸暂停。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患者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 醒,常伴有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头晕、口咽干燥等一系列症状。

  为了让基层慢病管理工作者及公众更为简明、详实地了解此慢病,中国慢病管理网今天编辑了相关科普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maomao

maomao

maomao

maomao

  慢病管理专家称,具体而言OSA对患者有4个方面的危害:

  1、破坏心血管系统。

  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可使患者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缺氧、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脏反复停跳症状,严重者会有猝死的可能。

  2、损害神经系统。

  睡眠呼吸暂停也可以诱发脑梗塞,从而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引发患者癫痫、记忆力减退。

  3、对影响肾脏功能。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睡眠时尿量增多,次数可达3汰以上,部分患者尿中蛋白含量增加。

  4、增加血液系统的负担。

  血中红细胞增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0 条评论
慢病界 经卫宣办批准 - 中健刊函:【2011】4号 |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5420号-2 技术支持博乐虎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