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儿童要不要打新冠疫苗?安全吗?如何打? 下一篇: 吃低钠盐能减少脑卒中、心脏病?最新研究有...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腿肿也会“要命”?突然中风竟是心脏血栓惹的祸?
2021-10-23
来源:广州日报
10840
0
血栓是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这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诱因。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血栓”这个词,但你知道吗?血栓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就像游荡在血管里面的“幽灵”一样,无论堵塞哪处的血管,血液运输系统都会面临瘫痪。血栓是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这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诱因,并且血栓形成可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发生,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健康。

  

术后有这些症状警惕肺栓塞

  广东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专家张挪富教授: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简单来讲就是静脉内形成了血凝块,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血栓性疾病,因为它非常容易漏诊。

  在住院病人,特别是急诊及内科住院病人中,9%的病人会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在骨科手术,如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的病人中,超过30%~50%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所以骨科术后一定要重视预防。

  有些住院的病人,准备出院的时候上厕所一下子晕倒了,这种情况往往是下肢活动少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下床活动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病例。血栓性疾病发病率很高,症状隐匿,不容易诊断出来,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关键是要“动”起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刘春丽教授:

  静脉血栓栓塞容易发生于长时间住院、手术或骨折创伤、癌症、化疗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或者长时间不动、怀孕、坐月子人群,有易栓症家族史等。

  其中,久坐不动是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很多人坐飞机、玩游戏、打麻将或者脚扭伤后长时间卧床等都可能导致静脉血栓栓塞。

  《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长时间久坐不动,发生致命栓塞症的危险会增加2~3倍。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对于已经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早期治疗方法有:抗凝、溶栓、手术或介入吸栓、下腔静脉滤器等。需要注意的是,抗凝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者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针对不同部位的血栓寻求相对应学科诊治。

  静脉血栓栓塞其实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比如,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大于40%,经预防后发生率可以小于2%。除了药物和物理预防手段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动”起来,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所以手术、坐月子的朋友一定要尽早下床活动。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小腿疼痛或者压痛,踝关节和足部肿胀,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心跳加快,“肺炎”抗炎效果差……一定要及早就医,尤其高危人群,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确诊和规范化治疗,相信医生,及时进行复诊,病情变化要及时就诊。

  

腿肿也会致命?

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教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发热等,如果这些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以随着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发致命的肺栓塞,进入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烂,发生“老烂腿”。

  如果出现单腿肿,以及静坐、卧床时间久后出现的腿肿都要警惕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重点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筛查。

  在诊断方面,目前,广医一院血管外科采取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温度定性定量分析,对深静脉血栓检测方便、快捷、无创。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介入技术。通过一根导管,将药物输送进血管里破碎血栓,再将血栓“抽吸”出来,清除力高,非常有效,创伤小、恢复快。除了“抽吸”这种方式,还有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等。总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以治疗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突然中风

竟是心脏血栓惹的祸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鲁明军教授:

  虽然我们的心脏时刻在跳动,但也能形成血栓。有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位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的65岁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左侧半身不遂、意识模糊等典型的“中风”症状,进一步查因显示,其右侧脑血管被血栓堵塞,而这些血栓竟然来自心脏!

  为什么天天在跳动的心脏也会形成血栓?因为患者有房颤,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致左心房、左心耳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进入颈动脉和椎动脉系统,造成中风。所以房颤病人一定要提前预防血栓。

  心脏最容易长血栓的位置在左心耳,特别是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形成“心耳血栓”,心脏血栓流到哪里就塞在哪里。如果堵塞冠状动脉,会引发心肌梗死;如果堵塞脑部血管,会引起中风;如果堵塞腹部血管,会造成肠道坏死、肾脾梗死,如果堵塞下肢血管,则会导致下肢疼痛坏死。

  哪些人更容易在心脏里长血栓呢?最常见的是有心房颤动史的患者,还有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形成室壁瘤的患者等。

  心脏血栓是可防可治的。对于预防房颤引起的心脏血栓,可以通过服用抗凝药物,或者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等方法,及早干预、及早治疗,避免后患。其中,心耳封堵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预防心耳血栓的新方法,适用于年龄大,出血风险高,不想长期吃抗凝药的患者。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