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农村基层慢病管理工作心得——应对慢病,我们在行动 下一篇: 我们是如何开展慢病管理重点工作的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资讯 > 热点
贴心温暖的家庭医生
2018-12-11
来源:
10741
1
“许多居民来我这里,不单单是来看病,而是找我来诉说他们的烦心事。他们在我面前,不怕丢人,不怕被笑话。他们说出来,心理就轻松啦,我只需要花点时间倾听。当你看到他们破涕而笑,满意而归时,你会觉得这种倾听值得,因为他们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当亲人。”这是家庭医生赵丽艳的亲身感受,是这么些年来与居民交流的体会。 情系弱势,落实政策 残疾人于大爷,今年68岁,是一位低保人员,没有退休金,血压和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仔细询问,得知因为经济困难,吃不起药,所以治疗效果一直不好。赵医生看到眼里,记在心上。2016年,迎泽区政府创建首善之区,提出许多惠民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低保人员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的基本药物。接到上级的通知,赵医生赶紧千方百计联系到自己管理辖区内的每个低保患者,让他们第一时间就能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于大爷就是其中一名受益的低保患者。在赵医生的精心管理随访下,指导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于大爷目前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很好,腿也不肿了,多年的腹泻毛病也得到了有效治疗。为表达感激之情,老人给赵医生送来了锦旗。却得到谦虚的回答:“这是国家政策好,是习主席的正确领导。我只是在落实国家和政府的好政策。要说感谢,应该感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 52岁的居民白师傅,一直单身,是个低保户,生活困难,生活质量差,第一次入户时,家里脏乱差,垃圾到处都是,满屋子都是烟盒和烟头。赵医生入户调查时,没有嫌弃,在询问病史发现白师傅有高血压病史,随机与其签约,列入慢性病管理队伍,帮助他调整用药,并告知政府可以免费为其提供相应降压药物的政策。每个季度,不管刮风还是下雨,赵医生都会面对面对他进行随访,会给他提供许多免费体检项目,和他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并将免费药品亲自送到白师傅的手中,讲解如何调控血压、注意环境卫生。在不间断的随访过程中,发现白师傅对生活的信心得到了明显提升,家里的卫生状况也有了许多改变,生活用品也摆放整齐,甚至把所有领取过的药物药盒全都整齐地收集了起来。 爱岗敬业,规范管理 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询问他们服用什么药物,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找到血压、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仔细咨询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情绪变化,全身还有哪里有什么不适症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规范的治疗计划,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述规范服药的重要性,监测血压、血糖的重要性,干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让患者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赵医生管理的众多慢性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规范的治疗,血压、血糖的控制率逐年上升。 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工作也是硬活。体检都要求空腹,而且许多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为了不引起低血糖等事件发生,赵医生每天都会提前上班,早早等候老年人来门诊。把预约好的老年人的化验单提前开好,好让他们不必排队等候,优化了流程。 耐心倾听居民心声,对他们的要求尽量满足。一位老人在从前测量血压时,从未发现过有血压高的现象。这次体检发现双上肢血压都偏高,老人在此情形下,感到诧异,不相信,反复测量,还是高。老人提出是使用电子血压计的问题,想用台式的血压计测量。赵医生在为其进行两次测量后,发现血压还是超出了正常值范围。老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心情非常紧张,提出还要测量。家庭医生耐心告诉他,劳累和紧张也会引起高血压,同一时间的几次测量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道与他查找原因。她安抚老人,不要紧张,这三天都来门诊找她测量血压,进行比对。老人的心情才得到平复,满意地离开。 学以致用,能量沟通 重症精神病管理是个难点。社会认知度不高,多数家庭都不愿暴露家里有精神病患者。一方面难以发现,一方面随访困难。一位患有先天性癫痫的孩子父母,听说政府每年通过社区为辖区精神病患者提供800元药品的资助。他们找到社区门诊询问政策,赵医生很关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得到的回复是:孩子不愿出门,长期呆在家里,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常常有幻觉,总是说害怕,拒绝来门诊。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于赵医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对精神疾患知识的认识,增强管理技能。她在学习中了解到,家访是一个重要方式,能拉近医生和患者的距离,能让你明白患者到底在惧怕什么?这天,赵医生带着自己的团队护士入户家访,正巧这个孩子的父母不在家。赵医生试着敲门,门竟然打开了,孩子居然很轻松地对她说认识赵医生。赵医生随之和他聊了起来,这一聊,不觉过了很长时间。通过这次交流,医生使用了从书本上学到的沟通技巧,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很乐意和她对话,还说了许多自己的感受,他说:自己的父母常常告诉他,父母逐渐老了,让他学会自立,否则留下他一个人,就会被送到福利院。赵医生发现,这对父母自己身体不好,母亲患有高血压,而且还是肾癌术后,父亲患有糖尿病,家庭经济拮据。他们长期将忧虑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始终处在一个恐惧的环境下,整晚睡不着觉,时常有幻觉幻听,总怕自己被送到福利院。了解了这一切,赵医生觉察到“孩子有病,家长首先需要治疗”。便主动联系孩子父母,一方面为他们进行慢性病管理和治疗,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和他们沟通,提醒孩子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门走走,多接触社会,放松地对待一切。现在,这个孩子愿意和人交流了,毁物现象也很少了,病情稳定,还常常随父母一起来门诊进行体检。当他知道,这位赵医生仅仅比他大两岁,像姐姐一样爱护他,非常开心,从不惧怕。看到孩子的病情好转,赵医生也很欣慰。 守护生命,尽职尽责 一天,68岁的居民张大爷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来到门诊,赵医生给他做了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联系了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心肌三支病变,大部分梗死,无法做冠脉支架治疗。赵医生随后又帮助他联系省心血管医院,可惜地是,因为其基础疾病太多,专家也不主张为其做搭桥手术。无奈之下,张大爷带着一丝希望,又回到社区医院赵医生这里。赵医生一方面安慰患者心理,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一方面密切关注他的血压和血糖,以及其它症状,及时做出药物的调整。患者张大爷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了一位为他负责的社区医生手中,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 70岁的韩大娘今年预约体检。一进门,见到赵医生,情不自禁地,抱着她痛哭起来。老人一周来,右上腹及后腰、肩甲区疼痛,每晚都夜不能寐。赵医生赶紧搀扶老人,并全程陪护做了全面检查。同事们都问赵医生,这是谁啊?她把你当家人啦!这位韩大娘早年离异,一直单身,心理脆弱,焦虑敏感,她有个女儿是精神病患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自顾不暇。韩大娘体检后,赵医生建议她转院,在山医一院做了胆结石手术后,仍然身痛,最终因肺癌骨转移去世。赵医生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她对同事说:“我没有解决了她的疾病,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安慰她,帮助她,倾听她的述说,让她尽可能地心情愉快些,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已然成为家庭医生赵丽艳的座右铭。她深切体会到了医疗的真谛,用她的医者仁心,将患者和居民的疾苦感同身受,真正诠释了一个家庭医生担当的职责。

  

丹评


1-1.jpg


许多居民来我这里,不单单是来看病,而是找我来诉说他们的烦心事。他们在我面前,不怕丢人,不怕被笑话。他们说出来,心理就轻松啦,我只需要花点时间倾听。当你看到他们破涕而笑,满意而归时,你会觉得这种倾听值得,因为他们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当亲人。”这是家庭医生赵丽艳的亲身感受,是这么些年来与居民交流的体会。

 1-2.jpg

情系弱势,落实政策

 

残疾人于大爷,今年68岁,是一位低保人员,没有退休金,血压和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仔细询问,得知因为经济困难,吃不起药,所以治疗效果一直不好。赵医生看到眼里,记在心上。2016年,迎泽区政府创建首善之区,提出许多惠民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低保人员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的基本药物。接到上级的通知,赵医生赶紧千方百计联系到自己管理辖区内的每个低保患者,让他们第一时间就能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于大爷就是其中一名受益的低保患者。在赵医生的精心管理随访下,指导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于大爷目前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很好,腿也不肿了,多年的腹泻毛病也得到了有效治疗。为表达感激之情,老人给赵医生送来了锦旗。却得到谦虚的回答:“这是国家政策好,是习主席的正确领导。我只是在落实国家和政府的好政策。要说感谢,应该感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

 1-3.jpg

52岁的居民白师傅,一直单身,是个低保户,生活困难,生活质量差,第一次入户时,家里脏乱差,垃圾到处都是,满屋子都是烟盒和烟头。赵医生入户调查时,没有嫌弃,在询问病史发现白师傅有高血压病史,随机与其签约,列入慢性病管理队伍,帮助他调整用药,并告知政府可以免费为其提供相应降压药物的政策。每个季度,不管刮风还是下雨,赵医生都会面对面对他进行随访,会给他提供许多免费体检项目,和他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并将免费药品亲自送到白师傅的手中,讲解如何调控血压、注意环境卫生。在不间断的随访过程中,发现白师傅对生活的信心得到了明显提升,家里的卫生状况也有了许多改变,生活用品也摆放整齐,甚至把所有领取过的药物药盒全都整齐地收集了起来。

 1-4.jpg

爱岗敬业,规范管理

 

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询问他们服用什么药物,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找到血压、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仔细咨询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情绪变化,全身还有哪里有什么不适症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规范的治疗计划,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述规范服药的重要性,监测血压、血糖的重要性,干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让患者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赵医生管理的众多慢性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规范的治疗,血压、血糖的控制率逐年上升。


 1-5.jpg


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工作也是硬活。体检都要求空腹,而且许多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为了不引起低血糖等事件发生,赵医生每天都会提前上班,早早等候老年人来门诊。把预约好的老年人的化验单提前开好,好让他们不必排队等候,优化了流程。


 1-7.jpg

耐心倾听居民心声,对他们的要求尽量满足。一位老人在从前测量血压时,从未发现过有血压高的现象。这次体检发现双上肢血压都偏高,老人在此情形下,感到诧异,不相信,反复测量,还是高。老人提出是使用电子血压计的问题,想用台式的血压计测量。赵医生在为其进行两次测量后,发现血压还是超出了正常值范围。老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心情非常紧张,提出还要测量。家庭医生耐心告诉他,劳累和紧张也会引起高血压,同一时间的几次测量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道与他查找原因。她安抚老人,不要紧张,这三天都来门诊找她测量血压,进行比对。老人的心情才得到平复,满意地离开。

 

学以致用,能量沟通

 

重症精神病管理是个难点。社会认知度不高,多数家庭都不愿暴露家里有精神病患者。一方面难以发现,一方面随访困难。一位患有先天性癫痫的孩子父母,听说政府每年通过社区为辖区精神病患者提供800元药品的资助。他们找到社区门诊询问政策,赵医生很关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得到的回复是:孩子不愿出门,长期呆在家里,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常常有幻觉,总是说害怕,拒绝来门诊。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于赵医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对精神疾患知识的认识,增强管理技能。她在学习中了解到,家访是一个重要方式,能拉近医生和患者的距离,能让你明白患者到底在惧怕什么?这天,赵医生带着自己的团队护士入户家访,正巧这个孩子的父母不在家。赵医生试着敲门,门竟然打开了,孩子居然很轻松地对她说认识赵医生。赵医生随之和他聊了起来,这一聊,不觉过了很长时间。通过这次交流,医生使用了从书本上学到的沟通技巧,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很乐意和她对话,还说了许多自己的感受,他说:自己的父母常常告诉他,父母逐渐老了,让他学会自立,否则留下他一个人,就会被送到福利院。赵医生发现,这对父母自己身体不好,母亲患有高血压,而且还是肾癌术后,父亲患有糖尿病,家庭经济拮据。他们长期将忧虑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始终处在一个恐惧的环境下,整晚睡不着觉,时常有幻觉幻听,总怕自己被送到福利院。了解了这一切,赵医生觉察到“孩子有病,家长首先需要治疗”。便主动联系孩子父母,一方面为他们进行慢性病管理和治疗,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和他们沟通,提醒孩子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门走走,多接触社会,放松地对待一切。现在,这个孩子愿意和人交流了,毁物现象也很少了,病情稳定,还常常随父母一起来门诊进行体检。当他知道,这位赵医生仅仅比他大两岁,像姐姐一样爱护他,非常开心,从不惧怕。看到孩子的病情好转,赵医生也很欣慰。

 1-8.jpg

守护生命,尽职尽责

 

一天,68岁的居民张大爷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来到门诊,赵医生给他做了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联系了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心肌三支病变,大部分梗死,无法做冠脉支架治疗。赵医生随后又帮助他联系省心血管医院,可惜地是,因为其基础疾病太多,专家也不主张为其做搭桥手术。无奈之下,张大爷带着一丝希望,又回到社区医院赵医生这里。赵医生一方面安慰患者心理,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一方面密切关注他的血压和血糖,以及其它症状,及时做出药物的调整。患者张大爷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了一位为他负责的社区医生手中,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

 

70岁的韩大娘今年预约体检。一进门,见到赵医生,情不自禁地,抱着她痛哭起来。老人一周来,右上腹及后腰、肩甲区疼痛,每晚都夜不能寐。赵医生赶紧搀扶老人,并全程陪护做了全面检查。同事们都问赵医生,这是谁啊?她把你当家人啦!这位韩大娘早年离异,一直单身,心理脆弱,焦虑敏感,她有个女儿是精神病患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自顾不暇。韩大娘体检后,赵医生建议她转院,在山医一院做了胆结石手术后,仍然身痛,最终因肺癌骨转移去世。赵医生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她对同事说:“我没有解决了她的疾病,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安慰她,帮助她,倾听她的述说,让她尽可能地心情愉快些,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已然成为家庭医生赵丽艳的座右铭。她深切体会到了医疗的真谛,用她的医者仁心,将患者和居民的疾苦感同身受,真正诠释了一个家庭医生担当的职责。


来源    第九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征文汇编


  
0 条评论
慢病界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E-mail:mbj@ncd.org.cn 京ICP备09085420号-2 法律顾问: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网站制作博乐虎